为认真落实学校“12345”发展思路和“四个有组织”战略谋划,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社会大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保持奋斗激情,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8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葫韵燎原队奔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深入李立科纪念馆、洽川镇、星光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坊镇灵泉村等地开展调研活动,实地探寻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
缅怀先辈精神,传承“西农”力量——李立科纪念馆
“三下乡”小队首站来到了李立科纪念馆。李立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杰出校友,他扎根合阳33年,致力于旱地小麦增产增收,提出“以磷促根,以根调水”等技术,使旱地小麦亩产大幅提高,解决了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被誉为“人民的科学家”和“百姓的‘活财神’”。纪念馆内,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简朴的遗物,生动再现了李立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感人历程。小队成员们在参观中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传承李立科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所学知识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科技助力产业,葡萄成就致富梦——星光现代农业产业园
从李立科纪念馆出发,小队来到了合阳县新池镇星光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丰收的图景。星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葡萄园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与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大规模种植葡萄。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以“工资+提成”的分红模式,将葡萄园返包给技术工人,使果园效益大幅提高,群众收益有效增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农专家会定期到葡萄园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葡萄品质。学校还通过“三团一队”(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乡土人才服务队)模式,为葡萄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近年来,星光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当地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帮扶下,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合阳县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
非遗传承创新,葫芦雕刻焕新彩——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洽川镇,小队成员们走进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琳琅满目的葫芦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洽川葫芦雕刻技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合作社负责人向大家展示了精美的葫芦雕刻工艺品,如葫芦蓝牙音箱、伴睡灯等,从传统葫芦灯到现代文创产品,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据负责人介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支持下,洽川葫芦雕刻技艺不断推陈出新。合作社还通过举办培训班、非遗研学基地等方式,培养了众多传承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让非遗文化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
古村焕新颜,灵泉奏响振兴曲——灵泉村
最后一站,小队来到了坊镇灵泉村。这里,古建筑群落依稀可见,观音庙、古井房、古池塘等历史遗迹静静诉说着过往岁月的沧桑。而村内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果蔬园又展现出蓬勃的现代气息。小队详细了解了灵泉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据了解,灵泉村依托传统村落与福山景区,打造了“灵秀福山,匠韵坊镇”的旅游品牌,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灵泉村的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团赴灵泉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提出依靠科技力量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此外,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如今的灵泉村,古韵新貌交相辉映,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有力。
通过此次深入合阳县的调研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葫韵燎原队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强大力量。从古韵悠长的灵泉村到非遗传承的洽川镇,从产业兴旺的星光葡萄园到精神传承的李立科纪念馆,每一处都彰显着合阳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创新成果。在调研过程中,小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合阳县的校地合作,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为作为一名西农学子而骄傲,并且立志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校园课堂中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课堂中,用专业本领服务人民、服务基层。(文/杜沐子、胡明坤 图/杨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