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刚加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烟草零售客户服务队伍的吴淑仪,总听见同事们提起 “石头”,这个名号指向的,是入职十余年的客户经理石茹莉。大家都称呼她 “石头”,不单是因为她姓“石”,还是夸她的做事风格和工作态度像块稳稳的基石,明明不算行业里资历最深的,却凭着稳当妥帖的作风,成了团队里的 “定盘星”。
帆布包:装着匠心的 “百宝囊”
吴淑仪第一次跟着石茹莉跑市场那天,目光被她肩上的帆布包吸引。包身洗得发白,肩带因常年负重微微松弛,沉甸甸的分量里,藏着同事口中的 “魔法”。
拉开拉链取水杯时,吴淑仪趁机探头望去:磨得发亮的卷烟价签机躺在最上层,金属外壳带着人体的温度;一本封皮写着 “零售户需求台账” 的笔记本摊开着,页脚卷成了波浪状,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记着张阿姨的便利店旺季要多备细支烟,王大爷的杂货铺柜台需要调整陈列角度,甚至还有刘婶家老人看店,价格签上面的价格需要加粗等工作手记。
“跑市场就像过日子,得把人家的难处想到前头。” 察觉到吴淑仪的目光,石茹莉笑着把价签机揣回包里。
田埂间:踏出来的 “服务经”
在吴淑仪眼里,师傅“石头姐”的脚步总追着零售户的需求走。初秋的一个午后,他们去东明便利店时,远远看见晋老板夫妻俩对着墙角的货架叹气。
“石经理来了!”晋老板迎上来,手里还攥着皱巴巴的销售单,“这些都是前段时间天热进的新品饮料,没动过几瓶。”
二话没说,石茹莉起身蹲在柜台前,先把不同品类的水按销售热度分层,并将那些销路不太好的新品水归到 “优先推荐” 区域,用爆炸贴标注出来。
“您这地段挨着居民区,年轻人和小孩儿多。”她边理边算,“下周我帮你把这个货架挪到收银台旁,再摆个‘解腻搭配’的小牌子,保准走得快。”
这样的场景,吴淑仪跟着见了太多。帮独居的陈奶奶把价签放大打印,教新手店主用手机订烟…… 石茹莉总说:“服务不是喊口号,是把人家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
拜访结束返程的路上,吴淑仪忽然懂了 “定心丸” 这三个字的分量 —— 那是用脚底板量出来的信任。
师徒间:接过来的 “接力棒”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的说法,在石茹莉这儿完全行不通。带吴淑仪的第一天,她就把自己的台账本递过来给吴淑仪看:“跟零售户说话,得先听他们说。多问一句‘最近经营有没有难处’‘还需要啥支持’,比说十句‘我们有政策’管用。”
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自己总结的沟通技巧:对老人多说 “您看这样行不行”,对年轻人用 “咱们试试这个方法”,对急脾气的先递瓶水再聊事儿。
教师节那天,吴淑仪看着师傅又背着帆布包出门,包上的褶皱里,仿佛藏着无数个被汗水浸湿的午后,无数次耐心讲解的瞬间。她忽然明白,那帆布包里装的从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客户服务的初心,是照亮新人成长的 “师” 光,更是烟草人一代代传下去的责任。
夕阳下,师徒俩的身影走在拜访客户的路上,帆布包的肩带轻轻晃动,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光山烟草“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了老职工的引领作用,助力新职员成长成才真。“传帮带”,不仅是业务技能的传授,更是光山烟草人精神的传承。(文/陈智图/耿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