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岩小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北部的太行峡谷内。作为“扁担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家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在小镇深处,有一座承载着79年供销记忆的石板岩供销社,正与“扁担精神纪念馆”相伴而生。这家由1946年成立的石板岩供销社蜕变而来的农特产品体验馆,正以“旅游特色终端”的新身份,续写着“一根扁担连城乡”的时代故事。
近年来,安阳市烟草公司林州市分公司依托这一独特的文旅资源,以此为切入点,打造多个具有林州特色的旅游终端,推动“烟融文旅”的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扁担精神:从“铁肩挑货”到“精神坐标”
“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这句话语道出了金扁担的精神源头。六七十年代,石板岩供销社的职工们凭着铁肩膀、铁脚板,翻山越岭为山民送物资、收特产,铸就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如今,店内怀旧展示区的老座钟、算盘、黑白电视机,仍在无声诉说那段“用扁担丈量山河”的岁月。
这些年,烟草公司的职工们,沿着当年供销人挑担的山路,走进石板岩镇的每一家零售店铺。为了帮扶偏远山村的困难零售户,他们常常清晨出发,驱车两小时后,有时还要徒步半小时的山路,肩上带着宣传手册、手里提着陈列道具,额头上的汗珠,像极了当年社员们挑担时滴落的汗水。正如一位客户经理在日记中写的:“我们不用再挑扁担了,但‘铁肩膀’的担当不能丢;路修好了,但‘铁脚板’的踏实不能少。”
石板岩供销社紧邻当地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扁担精神纪念馆。为弘扬“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林州市有关部门将其建设成集红色教育基地与石板岩供销社于一体的观光游览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学习、参观、游玩,为美丽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位研学游客在留言本上写道:“触摸这些老物件,仿佛看到了供销人弯腰挑担的背影。”这种精神传承,让紧邻扁担精神纪念馆的供销社,与红色研学基地的氛围天然交融,成为游客感受奋斗历史的重要窗口。
烟社合作:小特产里的“振兴文章”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烟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打造零售终端建设升级版,着力构建城市文旅崭新名片。挖掘林州地方文化特色,巧妙融入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等元素于卷烟产品设计与包装之中,赋予产品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从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激活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作为“旅游终端”的典型代表,供销社的货架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红旗渠”特色礼盒尤见匠心:盒饰以青绿山水之韵,镶嵌“林州风景”简画,其上“渠韵林州”“山水太行”字样,宛若剔透诗行跃然其上。一幅画,浓缩太行风土精华;一盒礼,具象山水悠悠记忆。在这里,购物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将“太行之魂”轻轻纳入行囊的仪式。店主笑着说:“烟草公司帮助我们设计了许多与红旗渠相关的礼品袋礼品盒,来此的游客对这些都十分感兴趣,也能买回去留作纪念。我们店的营业额也因此不断上涨。”
更令人驻足的是“山扁担”特产区。这个注册于供销社的商标,已串联起全市1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出花椒、核桃、金小米等36款产品。礼盒包装上的太行山水图案,让“山货”成了游客眼中的“抢手货”。正如店员所说:“每一盒产品背后,都是一户农户的增收希望。”
数智赋能:让“扁担”通向“云端”
作为现代化旅游终端,石板岩供销社更以“智慧服务”提升体验。烟草公司通过大数据帮助供销社分析销售数据,精准洞察游客需求,依据季节变化和客流偏好灵活调整货品结构——春日备齐踏青美食,暑期增设清凉饮品,节假日特供限定文创产品……每一次货品上架,都是对“把感动带回家”的精准回应。
“以前靠扁担挑货出山,现在靠数据‘云’上带货。”店长指着线上订单系统介绍。供销社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搭建了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网上销售平台,打通了“山货出山”的物流通道,让太行花椒、小米、核桃等产品通过快递走向全国,游客扫码即可一键下单,由供销社直配到家,使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门楣上“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的红色标语,与收银柜台前的扫码支付牌形成奇妙呼应。老供销社的“铁脚板”精神,如今以数字化形式延续——去年开展的1场景区户外直播与3场入店访问式直播,累计吸引8000人次在线参与,让未能到场的网友也能“云逛”供销社,感受太行特产的魅力。
从“肩挑货担”到“数联城乡”,从“保障供给”到“振兴赋能”,这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山里人的希望与传承。正如一位老供销人所说:“扁担精神从未过时,它只是换了种方式,继续在太行深处书写新的故事。”
从一户到建成四户,石板岩镇的旅游终端持续发挥带头作用,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消费。下一步,安阳市烟草公司林州市分公司将立足辖区实际,持续挖掘旅游终端潜力,协助客户深化产业融合,以专业服务助力客户与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旅游终端持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及林州旅游发展贡献力量。(张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