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汾阳市:构建城市党建共同体 实现治理服务双提升

2025年07月29日 14:41:44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委组织部联合三个街道党工委在市级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群同心 益路同行”公益市集活动。

共建共治共享是强化城市基层党建的核心要义,也是优化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搭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共治平台,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等举措,以项目化推动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发展共促,探索构建城市党建共同体,实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构建多维联动体系

打造共建矩阵群

纵贯到底,拧紧基层治理动力轴。汾阳市委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全市“一盘棋”布局,树牢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完善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安排任务,建立起市委—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联动主轴,市委书记挂帅,3个街道党工委发挥龙头作用,32个社区党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70个小区党支部建进小区里,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让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联点成网,形成基层治理朋友圈。为推动各类资源、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全域推进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印发《汾阳市深化落实“四双”机制的实施方案》,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把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涉及领域广泛的各类党组织连接起来,与共驻共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整合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等力量参与城市基层党建,67家机关单位、87家企业、70家社会组织、1790名在职党员有序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为深化社区大党委治理合力,制定印发《关于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工作机制(试行)的通知》,建立社区兼职委员履职清单,62名党员干部积极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实现多方治理主体之间资源互补、相得益彰,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全域覆盖,激活基层治理生力军。健全党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紧扣“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任务,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印发《关于建立市级领导包联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成员包联网格(小区)制度(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建立“县级领导—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网络体系,27名县级领导包联32个社区,35名街道干部、279名社区干部包联全市216个小区,全部领导干部帮扶1156户特殊家庭,12支由“市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街道值守队”组成的驻点工作团队在市党群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全面覆盖。

完善项目共答机制

形成共治生态圈

聚焦难点,建立“需求清单”。汾阳市全方位、多维度畅通民意收集与表达路径,以民生实事为切入点,推动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日常走访调研。通过接待群众工作日、报到单位每季度走访小区、社区工作者每日巡查包片区域等方式,形成走访—汇总—分析—梳理的问题形成机制。线上征集诉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悬挂“民情信箱”、小区党群服务站张贴“有事您找我”电话,同时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为收集问题的重要渠道,帮助居民随时留言、反馈问题。组织说事议事。在全市小区建立议事长廊、说事议事厅等说事点,成立由社区干部、居民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说事小组,定期引导群众表达诉求。目前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78条,梳理出政策宣传、环境治理、物业管理、文体活动、安全隐患等16项需求。

盘活家底,建立“资源清单”。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挖掘各类服务资源。街道统筹协调。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坚持精准“吹哨”、迅速“应哨”、高效“结哨”,推动部门到一线报到、资源在一线集结。社区全面兜底。社区负责对辖区内社会组织、企业商户、优秀人才开展“上门拜访”,主动摸排各类资源,资源涵盖教育、养老、商业、文化、人才等种类。单位盘点梳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报到后,填写基本情况登记表,全面盘点自身职能和优势,开启“自报家门”模式,梳理出党建、政策、教育、文体、阵地、人才、社会组织七类资源。建立资源清单154张,为社区治理注入了丰富的治理资源。

靶向发力,建立“项目清单”。结合“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找准共建契合点。年初碰头会商。由社区党委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邀请共建单位负责人、社区兼职委员、党员居民代表等治理主体参加,通过“需求—资源”匹配生成项目计划,研究确定了242个项目。精准对接项目。按照认领一批、派发一批、公示一批推进项目对接,社区党委发布项目榜单,共建单位结合资源优势自行揭榜认领项目216个,街道协调相关单位兜底认领无单位认领的项目26个,组织部门、社区党委通过公众号、公示栏集中公示一批项目清单,加强社会的监督参与。定期评估项目。根据“目标导向—需求对接—项目运作—过程管控—成效评估”的思路,采取走访调研、收集居民反馈等方式评估项目进展,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能满足居民需求,形成工作闭环,确保一批批项目“开好头、收好尾”。

创新精细服务模式

绘就共享新图景

做实项目,促进民生实事落地。汾阳市推动全市街道、社区、单位等各领域党组织同题共答,针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老一小需求、老旧小区改造、文化体育需求等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快速协调资金短缺、项目落地、流程梗阻等问题。今年以来,东关社区联合市妇联普及婚姻家庭篇等法律知识,南薰社区联合团市委共同开展“七彩课堂”,冯家庄社区与教体局开展“健康体育强社区”项目,西门社区联合西苑医院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东南社区联合市总工会在社区内安装太阳能路灯,古庄社区联合交通局改造菜园街道路……一大批共建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党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做优阵地,拓展服务群众功能。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科学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站),规范建设1个市级党群服务中心、3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以“新晋邻”党建品牌为引领,依托党群服务阵地,通过“市级—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协同发力,打造“1+1+1”城市党建品牌矩阵。搭建市级智库平台。市级层面固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在汾阳市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区书记“面对面”治理月谈,坚持“每月一主题、书记讲书记听、书记学书记做”,围绕社区物业治理难题、安全治理问题、矛盾纠纷调解等主题共觅良方。搭建街道惠民平台。街道层面形成公益服务“同心圆”市集矩阵,各街道整合辖区资源,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公益市集活动,涵盖健康义诊、免费理发、非遗体验、法律咨询等服务,一场场“市集”汇聚起服务居民的“大能量”。搭建社区托育平台。社区层面开展公益托管“成长树”安心工程,提供教育与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托管服务,全市社区结合实际开展“周末课堂”“五点半课堂”,实现了社区公益托管服务全覆盖,构建起常态化、精准化、惠民化的城市党建阵地服务体系。

做好服务,汇聚党群共治力量。凝聚在职党员力量,开展党员“三亮”行动,1790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在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整治、文明倡导等服务岗位上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形成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激发银发先锋力量,为离退休党员干部融入社区治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离退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育银发志愿服务队伍,成立“银发帮帮团”“五老宣讲团”,在小区举办理论宣讲、文艺表演、公益问诊、书法作品赠送、传统文化传承和便民服务等活动。在市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老干部调解站”,提供每周二“定点坐诊”和随时上门服务,为来访群众提供及时、专业的调解服务。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在治理一线挖掘社区能人,推选29名居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发动热心居民、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组建“管得宽”志愿服务队、健康义诊等各类志愿者队伍,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汾阳市将继续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持续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倾、党群力量下沉、服务触角下延,凝聚治理力量强大合力,共同编织服务居民幸福网,形成“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8日第24版)


责任编辑:越玥

治理理论社区功能汾阳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