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阳谷县:创新“基金+”模式 以“众筹”解“众愁”

2025年08月12日 10:47:49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聚焦基层治理中城市社区资源少、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以推动落实居民小区“三建两清”行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基金,构建“党建统筹、基金赋能、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以“众筹”解“众愁”,全面提升城市“幸福家园”建设水平。

聚焦“如何建”

构建规范化运行体系

阳谷县按照制度规范、信息公开、发展持续、全民参与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民政部门审核评估、街道管理推动、社区具体实施的多方联动管理体系。

规范组建程序。在充分征求各街道意见建议并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民政、慈善总会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阳谷县关于设立社区基金的工作方案》,明确社区基金管理和使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宗旨、方法流程、资金来源、使用范围、运行管理等7个方面内容,为社区基金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进和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规范运营团队。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社区基金工作专班,各街道分别成立由分管党建副书记为主任,财政经济服务中心、民政工作负责人为副主任,各社区党委书记为委员的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抓实基金项目落地见效。分别从民政、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对开展试点的6个社区基金项目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其在法律法规、财务知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规范监督管理。依托实体化运行的163个居民小区党支部,积极搭建党建引领、法制保障下的“有事来聊”民主议事平台,“家门口”收集居民各类诉求730余项,综合居民需求、社区实际等精准设立社区基金项目。建立项目进度定期报告制度,项目负责人按阶段提交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动态掌握项目进展。项目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并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公开社区基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居民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达到预期目标。截至目前,累计发动200余家企业、3万余名居民参与募捐,实施社区基金项目30余个,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服务居民4万余人。

聚焦“怎么筹”

拓宽多元化募集渠道

阳谷县按照“聚存量、挖潜量、扩增量”的工作原则,科学分析社区基金项目实施内容和成果预期,精准选择募捐方向和方式,持续提升基金募集工作成效。

积极开展公开募集。聚焦居民普遍反映的便民维修、助老助残、儿童关爱、法律援助、健康义诊、文化惠民等6大类社区服务,面向全社会开展公益募捐。县慈善总会根据项目实际募集资金总额,分别给予10%—50%的配捐资助,为社区公益事业和治理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谷山社区依托“迭代升级”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爱心医护站”社区基金项目,通过在公众号、社区公开栏、小区微信群发布公告及在社区广场举办“公益集市”等方式,累计筹集社区基金3万元。

精准实施定向募集。聚焦居民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建立“谷城邻里”为民服务统筹机制,搭建涵盖县直部门、街道、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在内的沟通议事平台,以社区基金引导资源与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县外卖行业党委与县总工会共同联合15家爱心企业成立“骑手暖心餐”专项社区基金项目,累计筹集资金50余万元,有效破解外卖小哥就餐场所不固定、食品安全没保证等难题。

创新探索“共建”募集。针对社区公共资源“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立足社区资源禀赋和辖区居民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公益+市场”运营模式,运用市场化机制和手段有效盘活社区公共资源,因地制宜嵌入群众需求大、覆盖群体广的第三方机构服务项目。谷北社区依托迭代升级后的1000余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引入书籍阅读、老年休闲、健康咨询、篮球运动等17项免费服务,并利用边角空间打造“惠民理发店”“爱心缝补坊”两处“微场景”,为辖区老年人、外卖小哥等重点人群提供低价理发、微利缝补服务,以“社区提供免费空间、商户承担运营费用、优质便民服务打折、部分盈利注入基金”的方式累计为辖区居民节省费用30余万元。

突出“高效用”

实施精准化服务模式

阳谷县聚焦社区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街道、社区、小区等基层党组织领办为民服务项目为抓手,精准下沉社区基金,赋能基层治理。

聚焦突出问题,将居民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作为社区基金的使用重点,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针对居民电动车进楼栋、“飞线充电”等状况,充分利用小区公共空间,依托社区基金累计新建充电桩(口)6000余个,有效缓解居民充电需求,解决小区内充电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聚焦重点小区,倒排一批物业领域“12345”市民热线突出小区,积极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小区担任“红邻书记”,依托社区基金及时给予工作支持。博济社区广电小区“红邻书记”李文亮针对小区围墙被暴雨冲毁严重、修缮费用过高的问题,充分发挥“威望高、情况熟、善协调”的优势,通过社区基金资助、党员义务出工、小区公共收益兜底的方式,以低于市场价格一半的成本新建20米小区围墙,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聚焦关键环节,为解决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探索推行“基金+积分”管理制度,指导各社区(小区)依托社区基金成立“公益超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换取积分,以积分兑换一定价值物品(服务)”的方式,引导居民对社区治理“被动管理”转为“参与管理”,推动社区治理从社区的事变为居民身边的事,以基金“小杠杆”撬动治理“大民生”。狮子楼街道育才社区金麟府小区建立“积分超市”以来,累计举办图书交换、免费理发等公益活动20余场,兑换积分币500余个,推动实现了小区物业费收缴率100%、居民满意度100%、零投诉的“双百一清零”。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1日第21版)


责任编辑:越玥

基金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