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辽宁省阜新市:“五心”聚力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

2025年08月27日 18:05:32 中国城市报中共阜新市委组织部

辽宁省阜新市五龙街道文欣苑社区开设“幸福课堂”,助居民树立良好家风家教。

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中兴社区开展健康义诊志愿服务。

近年来,辽宁省阜新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心、多元共治连心、便民服务贴心、睦邻相伴暖心、齐防联管安心,全力推动“五有”幸福新社区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党建引领聚心

打造组织有力的幸福新社区

一盘棋统筹谋划。在学习借鉴、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合阜新实际,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5方面11项工作举措,为全市“幸福新社区”建设明确目标路径。

多部门同向发力。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召开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牵头部门主责、配合单位共担”的责任捆绑机制,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10余次,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权责交叉等难题30余项,不断强化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调联动。

强基础凝聚力量。健全落实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从辖区内有影响力、工作交叉较多的驻区单位吸收150余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建立实际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召开党建联席会议800余次,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3000余件。选派744名强基工作队员下沉到基础薄弱、治理难度大的社区参与工作,制发《阜新市强基工作队服务管理办法》,协助社区开展助民活动1500余次,提出建设性建议800余条。

体系化教育培训。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理论教学+案例研讨+实践观摩”培训体系,已累计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班、物业服务企业专项技能培训班等专题班次10期,培训基层治理骨干800余人。围绕“幸福新社区”建设,开展百名书记谈基层治理活动30余次,基层党建观摩拉练活动7次,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实地观摩中学习先进经验、在交流研讨中碰撞治理智慧。

多元共治连心

打造治理有效的幸福新社区

网格力量直达,织密治理“一张网”。全覆盖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真正实现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嵌入网格中。开展网格赋能行动,进一步规范网格设置,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至500户的标准,重新划分城市社区网格1638个,做到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加强网格工作力量,推动1107名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统一整合633名各条线工作力量担任专业网格员,实现网格员联系辖区住户全覆盖。同时,将1399名社区(驻村)民(辅)警、45名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957名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人民调解员、198名联通智家工程师和水电气热等民生保障服务企业定岗、定责,全部实名制编入街道乡镇网格,持续巩固党建、政法综治、公安、信访、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工作成果。

物业服务升级,筑牢治理“压舱石”。全方位加强党对物业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实行三方联动商议决策监督机制。推广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组织等五种模式,打造居民管家,通过“阜政通”“阜民通”“物业意见箱”等渠道收集居民诉求,推行“物业经理接待日”制度,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服务机制,明确“接单响应、3日办结、5日反馈”时限要求,推动物业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管家。推行“红心邻”物业品牌,引领物业公司开展“128”便民服务,即建好1支便民志愿服务队,用好2个服务亭,开展环境清扫和水电暖维护等8项便民服务,年初以来开展“主动式+订单式”服务3000余次,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43%。

激活沉睡资源,做大治理“蓄水池”。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城市公共资源空间的倡议书》,结合“七送进社区”“片区宣讲会”等活动发放宣传单,引导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带头释放公共资源,社区居民文明使用。目前宣传覆盖超10万人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资源摸排体系,依托信息平台,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填报可释放资源清单。目前,已建立市级各单位公共资源台账175项。组织社区党组织联合物业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梳理社区自有资源、辖区单位资源、闲置资产资源等。目前已梳理可释放公共资源300余项,绘制覆盖全市的“社区资源地图”,排查出闲置资产162处。推行居民自治模式,由居民代表轮班负责活动室管理、卫生清扫等事务,目前全市社区自有资源利用率较去年提升30%,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频次增长20%。

便民服务贴心

打造服务有质的幸福新社区

办好社区食堂。聚焦破解老年人吃饭难和上班族工作忙问题,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三个一”可持续运行模式,建设社区食堂22个,构建多元化助餐服务体系,让居民用最少的钱吃最满意的饭。针对失能、独居等行动不便人群,开展“先锋骑士”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外卖小哥等提供订单式上门送餐服务,日均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形成“15分钟助餐服务圈”。

开设银童学堂。采取“社区统筹选址、辖区单位参与、社会力量补充”方式,积极盘活教育阵地,配备多媒体设备、书画器材等设施,开设银童学堂20余处。面向“一老一小”制定课程清单,开发舞蹈、书法、太极拳、智能手机应用等12门“银发课程”和沙画、剪纸、活字印刷等8门“童蒙课程”,推动老有所学所乐、幼有所教所获。建立“专业教师+志愿者+居民能人”师资库,吸纳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在职党员等50余人参与授课,形成“居民点课、社区统筹、多元送课”的运行机制,累计开课6000余课时,惠及居民5.2万余人次。

共建共享花园。实施“微绿地”改造计划,组织居民利用楼栋前后空地、边角地等“碎片化空间”,建成80个共享花园,“推窗见绿、出门闻香”成为居民生活常态。创新“党员领种”机制,党员带头认领楼前“一米花圃”,种植月季、绣球等花卉,带动1000余名居民参与,将昔日卫生死角变成“花卉长廊”。开展“幸福小菜园”项目,组织学生与志愿者栽种番茄、辣椒等蔬菜,开设劳动实践课,实现环境美化和劳动教育双提升。

强化数智赋能。搭建阜新市基层治理、“厚道阜新·心中有你”“智慧养老”等平台,整合职能部门和常住人口信息230余万条,在基层治理平台上精准划分低保、空巢、独居老人等45个人员类别,依托基层治理平台开展“人地事物组织”全要素汇集,录入35.1万条城市部件、2.2万条九小场所和3600余家各类单位。同时为井盖、电线杆、充电桩等城市部件赋予“数字身份证”,关联地理坐标、权属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实时监测,使基层治理从“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开发社会治理“阜政通”微信小程序,打造矛盾纠纷线上运行模式,网格员和居民直接在“阜政通”上反映诉求,打通了问题传导壁垒;“阜政通”结合问题类别,向有关职能部门“派单”,部门接单后迅速办结,形成资源自上而下调度机制,避免基层“踢皮球”,实现了诉求“1天交办—1天受理—7天办结”,疑难复杂问题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较传统模式压缩60%以上时间。“阜政通”开通以来,共受理诉求10.4万余件,办结率98.8%。

睦邻相伴暖心

打造邻里有爱的幸福新社区

建设睦邻楼栋。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以“楼栋微治理”为抓手,通过微活动聚心、微服务惠民、微协商共治激活“神经末梢”,解决楼道杂物清理等微实事1200余件,积极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打造“楼栋茶话会”品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社区书屋等阵地,每月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居民从“关门闭户”到“推门相交”。建设“党群睦邻点”,设置图书角、手工台等设施,每季度举办“邻里节”,开展讲习俗、做手工、写书法、听宣讲、心理疏导等活动,结成邻里帮扶对子700余个,让邻里关系在轻松氛围中升温。

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六个你”工作理念,找准、找全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动态化、清单化管理,切实兜准兜牢兜住民生底线。依托“敲门行动”“我是对门儿”“党派我来的”等帮扶行动,创新“物质+服务+心理”三维帮扶模式,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力量,对5766名特困人员及2683名经济困难独居、空巢老人开展暖心陪伴活动,做到关爱探访常态化。

创新志愿服务。建立“党员先锋+专业社工+志愿团队”联动服务机制,打造“老小新智”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银龄关爱”“邻里守望”等主题志愿活动3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6000余人次,惠及群众近5万人次。精准对接“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及新就业群体关切,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按需灵活为3万余名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短期托养和上门服务。共青团、妇联、税务等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大集、“税务春风暖新业”等特色活动,实现服务效能与社会影响力双提升。组织社区在端午、中秋、“六一”“七一”等节点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170余场次,着力丰富社区文体生活,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

关注特殊群体。组织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和现状,帮助完成部分事务代办工作,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和照护服务。依托基层治理平台常住人口数据,全量化关联困难群体数据信息,打造“厚道阜新·心中有你”融合场景,整合26家民生部门资源,在线上打造帮扶闭环,兜牢兜住域内特殊群体底线。

齐抓联管安心

打造平安有序的幸福新社区

强化民主协商。全面推广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慧治、共治”“五治”融合治理模式,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治理,实行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围绕居民关心的重要事项,定期开展民主协商活动。同时,结合全市基层治理工作实际,汇总梳理社区开展民主协商有关做法,提炼形成5个民主协商品牌案例进行推广。在7个县(区)选取14个村(社区)为试点,探索以“积分制”撬动基层治理“杠杆”,逐步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形成“参与治理—获取积分—兑换奖励—激发热情—解决问题”的正向循环。

加强社会动员。积极发挥新就业群体作用,创新实施“移动网格员”机制,选聘300名外卖员、快递员等担任移动网格员先锋,通过“随手拍”、微信群转发、上传“阜政通”等多种方式,多渠道、闭环化、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食品卫生等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推动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模式在阜新遍地开花。目前,阜新市“移动网格员”通过微信群、“阜政通”平台等多渠道,累计反映小区飞线、道路安全、环境卫生等民生诉求613件,问题化解率达98.08%,群众满意率达98.74%,从居民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了基层治理好帮手。

筑牢安全防线。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预案,加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与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化协同,创新构建“市—县区—社区”三级消防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统筹资源调配、队伍培训和应急指挥,开展隐患排查、宣传教育,推动每个社区至少储备5名具备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实现消防安全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向专业化迈进。

开展征集活动。举办“我的社区我的村”系列活动,面向全市194个社区从文明新风倡导、环境卫生治理、邻里关系调节、公共设施维护等多个领域开展“阜新市首届最具影响力的居民公约”征集活动,并通过基层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联审等环节,向社会面公示首批20个最美公约。同步开展基层作品征集活动,引导全市社区居民从阵地之美、幸福瞬间、奋斗剪影、温馨庭院等方面记录阜新的美好瞬间,截至目前已征集作品700余件,共有40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

做好宣传引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指导社区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敲门入户”家庭防火知识宣讲2000余次、发放张贴宣传手册2万余份,提醒社区居民做好清厨房、清楼道、清阳台,查电器、查通道、查火源,关燃气、关电源、关门窗“三清三查三关”,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用好社区小广播、网格微信工作群提醒提示等方式普及消防安全知识1.8万次,推进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家庭,提升基层群众在消防应急处置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图片由阜新市委组织部提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17版)


责任编辑:越玥

治理理论社区建设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