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守护中国好水”项目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启动。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申长江在“守护中国好水”启动仪式上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申长江、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白志军、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原副主任董旭辉、科右前旗旗委书记孙书涛等领导嘉宾参与活动。
“守护中国好水”走进科右前旗专家媒体研讨会。
侯立安在主题报告强调加强水处理技术创新,保障国民饮水健康,以新质生产力守护“中国好水”。申长江、白志军、涂瑞和等专家从水源保护项目的重要意义、保护管理机制,如何发挥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何守护利用好“中国好水”进行了发言。
“守护中国好水”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专家学者们围绕优质水源保护与发展、科右前旗草原河流保护和发展情况、边境草原原生态旅游体验项目建设等各自发表了意见,为科右前旗的“好水”守护与利用提出建议。活动期间,专家组和技术人员还在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和归流河镇白音居日合山吉祥泉采取水样。
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祭水取水仪式现场。
“水利万物而不争。科右前旗在水治理和水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文强表示,“通过此次‘守护中国好水’活动,有利于推动科右前旗水资源保护迈上新台阶,探索水资源保护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技术人员在科右前旗归流河取水。
启动仪式结束后,专家媒体调研组一行走进科右前旗归流河、乌兰河流域,围绕草原河流保护与发展、草原生态价值实践路径、生态产业振兴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先后考察了草原宿集项目区、边境草原原生态“两山”转化路径、千亩“城中草原”等生态保护项目。
科右前旗“好水”展示。
“守护好这水,不只是科右前旗的事,更是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一环,‘六大行动’‘代薪休假’,就是要让守护水生态成为可持续的事,让清水既养草原,也福泽子孙。”兴安盟行署副盟长、旗委书记孙书涛介绍说。
“守护中国好水”专家组归流河采取水样合影。
好水是科右前旗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这底气来自科右前旗多年的积累。这些年,满族屯的山洪沟治理让汛期河水“听话”了,海勒斯台河的清淤让鱼虾回来了;80%的畜禽粪污变废为宝,90%的农田用上测土配方肥,农药少了15%,水自然更清了。还有那50多位河长,一年200多次巡河,走了近1000公里,每条河都有人“撑腰”。
科右前旗归流河生态公园。
“守护中国好水”项目的启动,“六大行动”让守护更有力,给水源地划“禁区”,截住污染源,时刻盯着水质,教大家护水,让好水带火产业,更让牧民当上“护水员”——巡河、禁牧能领钱,草原也能“歇口气”,这“代薪休假”真正暖到了牧民心坎里。
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白音居日合山吉祥泉祭水取水现场。
2025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态环境科学专委会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启动“守护中国好水”课题项目,开展“优质水源保护与发展”评估管理标准编制工作。项目组将组织专家和媒体记者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先进性的水源地和流域开展调研,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估研究,构建优质水源保护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守护中国好水”生态保护管理机制,形成“守护中国好水”课题项目实践典型成果案例,以技术评估和生态宣传等活动促进优质水源地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守护中国好水”专家组考察科右前旗“城中草原”项目。
据项目组负责人介绍,此课题项目从寻找中国好水到守护“中国好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目前,《优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评估技术指南》《优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管理规范》标准正在编制审定中。
科右前旗千亩“城中草原”依河而建。
“守护中国好水”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参与调研。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人居环境中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代表,科右前旗旗委、旗政府及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和工贸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及中央媒体记者共150余人参加本次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