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太平区:组织扎根聚能量 群众点赞凝民心

2025年08月27日 17:59:03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近年来,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坚持把党建作为幸福新社区建设的“红色引擎”,创新推出“11N4”模式,不断丰富基层治理方式内容,总结基层治理经验做法,走出了一条“组织扎根、资源下沉、群众点赞”的基层善治之路,让幸福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的生动实景。

以高位统筹为核心

提升党建引领治理效能

太平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区委书记挂帅,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实行“月度例会、季度拉练、年度述评”,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闭环。3个街道全面深化“大工委”制,吸纳37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围绕物业管理、安全生产、民生项目等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90余个。31个社区全覆盖成立“大党委”和“社区党建联合体”,整合辖区内290余家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资源,通过“居民点单—大党委(社区党建联合体)派单—成员单位接单”的工作模式,办理“阜政通”“12345”平台群众诉求3000余件,满意率分别达99%和94%以上。制定“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工作目标,按照每个网格建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原则,将全区划分373个综合网格,选聘399名专职网格员,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党员网格员、1名物业党员管家或若干党员楼栋长,实现了“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沉到楼栋里”。

以固本强基为主轴

锻造基层组织善治铁军

太平区持续实施“十百千万”能力提升工程,即开设十类主题培训班、推动“百名书记讲党课”、开展“千场党课下基层”、组织“万名党员进学堂”。依托区委党校、社区教学点,每年对34名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理论学习+赴外研学+项目拉练”等系统培训,把党的政治势能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多层面开展书记讲党课,通过区委书记带头讲、街道党工委书记比武讲、社区党组织书记现场讲的方式,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实现意识形态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落实社区干部“三岗十六级”薪酬体系,“三岗十六级”薪酬体系让基层岗位既有“看得到的现在”,也有“摸得着的未来”,激励社区干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勇担当、善作为。通过整合“两代表一委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千千结”单位和社区网格员力量,以“万名党员进万家”“六个你”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探访陪伴、扶贫帮困等精细化服务300余次,形成基层治理工作合力,助力社区打造幸福和谐家园。

以多元共治为抓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太平区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治理“靶心”,分类建立N项攻坚清单,实行“一个难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幸福食堂暖民心。米家社区惠民大食堂聚焦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就餐难问题,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服务模式,让一顿营养餐最低只需几元钱。惠民大食堂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小区内60周岁以上低保和特困老年人每餐仅需6元,60周岁以上的孤寡老年人、失独老年人、退伍军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可享受三餐月卡450元;75周岁以上老年人预存120元,可享受7折优惠;90周岁以上老年人用餐免费。对行动不便人群,社区组建“先锋骑士”志愿队,党员、志愿者接单送餐,热饭准时送到困难居民家中。社区食堂让困难群众的“吃饭难”变成了“吃好饭”,不断升腾起一心为民的幸福味道。

社区学堂展民颐。广厦社区时代学堂聚焦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易受骗”三大难题,开设智能手机应用、微信视频、手机支付、线上挂号、防诈骗讲座等“适老化”课程。目前已授课200余人次,参与活动的居民平均年龄为69岁,助力老年人共享数字化生活。同时,时代学堂也是“民情收集站”,学员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心愿墙”上面,社区对接共建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认领解决,形成了“学中用、用中治”的良性循环。

“红色物业”解民忧。新晟社区开展“安居护航”行动,聚焦老旧小区治理难问题,加强与物业部门党建联建,成立了“红色物管联盟”,建立“三事分流”服务模式,“私事”由党员“和事佬”上门调解,“小事”由物业公司限时解决,“大事”由物管联盟协商处理,累计解决群众难题63件,好评率达100%,实现了老旧小区从“失管”到“群治”的跃升。

多维服务聚民力。玉带园社区推出“七色服务”活动,聚焦老龄化社区的多元需求,开展“红色宣讲、紫色帮扶、橙色文明示范户、黄色暖巢伴老、金色商圈先锋户、青色爱心行动、蓝色平安守护”等活动,累计为群众协调解决问题90余件,促成辖区企事业单位与困难群众结对子42人,探访陪伴高龄老人2名,发动10家商户参与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以载体创新为切口

汇聚共建共治烟火气息

太平区聚焦“幸福需求、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在巩固拓展“五有”幸福新社区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党组织搭台、群众赶集”的“幸福集市”服务模式。组织街道和社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征询、问卷调查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收集渠道,摸清居民需求,列出“需求清单”31份。深挖社区及“双报到”单位、辖区内社会组织、爱心商家、志愿服务组织等资源,建立“资源清单”12份。以“一站式”便民服务为核心,将政策宣传、就业服务、便民服务、文化体验、党员践诺等贴近生活的暖心服务送至居民“家门口”,党员化身讲解员、宣传员靠前服务民需,为群众排忧纾困,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烟火气里的民生关怀”。年初以来,共举办“幸福集市”36场,参与党员1185人,提供爱心义诊服务2395人次,发放普法宣传单(手册)2157份,提供就业服务对接岗位79个,解决物业问题204个,开展理发服务149人,维修家电47台,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认领“微心愿”76条,化解矛盾纠纷195条。真正把资源用起来、服务沉下去、民心聚起来,以多元化服务和有温度的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让烟火集市成为居民美好生活的“加油站”。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22版)


责任编辑:越玥

治理理论时政党组织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