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海州区:健全组织体系 创新为民服务

2025年08月27日 18:00:38 中国城市报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和平街道爱民社区网格员为环卫工人送水。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平西街道以民主协商为抓手,搭建“凉亭幸福议事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建言献策解民忧。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坚持以“健全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为民服务”为重要抓手,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着力建设组织有力、治理有效、服务有质、邻里有爱、平安有序的“幸福新社区”,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健全组织体系

筑牢基层治理“红色堡垒”

建立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全面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组织,统筹9个工作专班推动资源下沉,确保多方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建立实际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张清单”,推动在职党员在小区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机关“千千结”单位与社区网格治理示范点结对共建,组织59个区直机关单位1826名党员参与环境整治、医疗义诊等主题党日活动400余次,推动机关党员主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幸福新社区建设等工作。

构建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聚焦基层薄弱领域,筑牢“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依托商务楼宇、住宅楼栋,推动党组织建设链条向基层一线全面延伸,建立网格党组织347个,构建起上下贯通、全域协同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聚焦幸福新社区建设重点任务,打造6个网格党组织、57个网格治理示范点,聚焦民生关切,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领域精准施策,今年以来为居民解决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问题757件,切实将“6+57”幸福矩阵的“点上经验”转化为幸福新社区建设的“面上成果”,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示范体系。

凝聚多方资源的治理合力。着眼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与“大工委”“大党委”成员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与“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共同研究解决老旧房屋地基塌陷、电力线路隐患等各类民生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紧盯居民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民主协商议事厅”“板凳议事会”“楼栋说事处”等治理载体,邀请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担任调解员,变被动等为主动聊,累计开展居民议事活动154场次,处理矛盾纠纷313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架起党群“连心桥”。

加强队伍建设

锻造为民服务“骨干力量”

建强头雁队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坚持精准施策、育管并重,举办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修班,通过政策解读、实践锻炼,12名优秀党组织书记赴沈阳市长安社区等省内优秀社区开阔眼界,其他党组织书记互动交流,实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整体进阶。开展“决战决胜 冲锋有我”社区“头雁”擂台比武活动,通过“视频展示+笔试”“个人演讲+情景展示”的方式,全方位展现社区“头雁”在幸福新社区建设中的工作成果,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获奖,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着眼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施“雏雁”育强计划,储育培用后备力量132名,通过集中培训、跟岗锻炼提升能力,引导他们有序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矛盾调处等工作,旨在选出一批带富能人和治理能人,推动上任即胜任。

建强网格队伍,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加强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坚持优选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工作人员组建一支65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在群众身边打造出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紧盯重点部位、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着力把矛盾风险控制在社区、化解在网格,今年以来收集问题1555个,解决路面破损、墙面脱落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80个,化解率95.18%。大力推进专业网格员进驻工作,目前已有53名供热企业人员、57名联通工作人员、163名驻村(社区)民警及辅警、73名司法人民调解员、7名法官作为专业网格员进驻网格,基层治理力量全面增强。

建强党员队伍,凝聚彰显先锋力量。引导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和抗美援朝老兵作为宝贵资源,拍摄《热血》系列纪录片,追忆讲述烽火岁月,激励年轻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搭建“党派我来的”等载体,集中展现基层涌现的一批先进典型,老党员姜超今年已推出4个原创作品,先后2次参与全市微党课基层巡演,其所在的工电社区成为全市重要理论宣讲基地;老党员孟祥军投身义务帮困志愿服务,带动社区内的67名党员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北山社区专职网格员赵春艳作为“红色管家”,化身调解员,带动志愿服务队积极处理矛盾纠纷200余件,实现一个人带动一批人,成为助力幸福新社区建设的生力军。

创新为民服务

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夯实红色阵地,提升服务效能。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精简整合社区办公空间,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最大空间用于居民活动,激活党群服务中心生命力。依托党群阵地、闲置岗亭、社区网格等打造便民服务驿站50余个,设立五金、医疗、生活工具免费借用点,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理发、测量血压、义务维修、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惠及群众8400余人,将党群服务阵地多点开花、分散布局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就近联系服务群众的功能优势。

激活公共资源,托举幸福生活。推动城市公共资源释放项目落地见效,聚焦横向扩圈,强化街道、社区、辖区企业互联互通,依托联席会议、发放倡议书、走访调研等方式,推动辖区单位主动释放资源,目前水塔公园、饮水思源红色展馆、路地共建主题公园向党员群众免费开放参观,建设银行阜新分行、海州区人民法院、阜新南站等单位的300余个停车位在夜间免费向市民开放,阜新市青少年宫、阜新银行打造暖心驿站为家长孩子提供遮风挡雨、临时就餐场所,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更多资源和更优服务,让更多资源为基层治理助力。

聚焦“一老一小一残”,提供精准服务。聚焦“老有所依”,打造河北街道西华园、五龙街道文欣苑社区等4家幸福食堂,建起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小饭桌,为900余名老年人提供便捷实惠的助餐服务,解决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成立“幸福管家”服务队,为辖区特困、病残、独居老人等提供保管钥匙、志愿帮扶、帮办代办、陪护照料、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实现精准帮扶。聚焦“小有所育”,开设向阳花学堂,邀请返乡大学生授课辅导,为辖区百余户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假期托管服务,解决青少年假期无人看管问题。聚焦“残有所助”,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帮助6个自闭症家庭成立“星帮手工坊”,通过制作手工艺品,为其提供活动场所及销售渠道,确保服务全覆盖。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20版)


责任编辑:越玥

治理理论社区功能党组织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