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医疗科普必须靠谱

2025年08月27日 18:09:11 中国城市报王文兰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医疗科普已成为各大网络平台上炙手可热的内容。有报告显示,在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其中63%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

“短视频里的医生”,已成为大众接触健康科普的重要渠道。从患者的角度看,这普及了医疗资源,满足了大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健康知识需求,帮助人们在“小病自护、大病早治”方面提升意识、减少焦虑、避免误区。

而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看,优化信息传递方式,可以搭建起医生和医疗机构链接患者的重要桥梁,大幅提升医患沟通效率,促使优质医学知识能够普惠更广泛人群,进而推动医患互信、行业透明和公众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比如,百度健康“满天星公益计划”联合10万名医生共建超1亿条AIGC权威科普,并开放大模型能力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然而,假科普泛滥与医疗科普的使命背道而驰。比如,有的靠同质化文案简单重复霸屏,有的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有的披着医学外衣玩“软色情”“擦边”,有的滥用AI技术假冒权威专家,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表面上是科普,背后则是“流量生意”。不良内容误导公众,污染网络空间,亟待系统施治。

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同时指出,要持续加大中西医相关医疗科普知识供给力度,将更多权威、专业的健康知识,以多样亲民的形式传达公众。

从分类核查认证账号资质,到严格标注医疗科普信息来源,从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到严处违法违规信息及账号,落实落细有关要求,这些规定看似在给行业戴上“紧箍咒”,实则是遏制医疗科普违规短视频“野蛮生长”,为真正的健康知识传播扫清障碍,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

医疗科普规范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平台、医疗机构、专业人士和公众的多方协同。随着《通知》的深入实施,行业将经历从“阵痛”到“新生”的转型过程,最终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平台必须担责,前移资质审核关口,建立科学严谨的内容评估与过滤机制,对披着“科普”外衣的“伪科普”零容忍,从源头拧紧阀门;监管机构需与时俱进,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科学权威的科普内容评价引导体系,为优质公益科普提供沃土;鼓励医生和专家参与高质量医疗科普创作,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科普技能培训,让科学权威的医学知识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触达公众。

当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稳步实施,通过持续创新与规范发展,医疗科普定能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引擎,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者单位系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13版)


责任编辑:越玥

医疗科普中国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医疗科普必须靠谱

中国城市报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