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城南社区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阜新市委组织部关于“幸福新社区”创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彰武县委组织部高位统筹、精准施策,立足彰武镇16个社区实际情况,通过分类指导、实地研学、特色创新等举措,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逐步构建起治理有效、服务暖心、文化聚力的幸福社区新格局。
压实三级责任
构建全域联动推进格局
彰武县坚持“县委统筹、乡镇主抓、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将创建责任层层传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县委统筹定方向。县委组织部统筹社会工作部,研究制定《彰武县“幸福新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一年抓示范、两年全覆盖”目标。针对16个社区基础差异,分类制定“社区党建活动项目库”,推动开展“村社共建”“银龄行动”“就业加油站”等特色活动14项,确保创建工作实现社区全覆盖。
乡镇党委抓落实。乡镇党委将社区党建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计划,党委书记不定期深入社区调研,协调解决物业联动、资源整合等难题。针对社区活动阵地狭小问题,协调释放公共资源,开放体育场1处;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社区设施升级和活动开展。
社区执行见实效。社区成立创建工作小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制定“周计划、月总结”推进表。老城社区建立“党员包楼栋”制度,47名党员分别认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岗位;百亩园社区联合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6份,引入医疗、教育等资源12项,形成“社区吹哨、单位报到”的协作机制。
对标先进经验
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彰武县以“走出去学、沉下来干”为路径,对标先进社区好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方法,确保创建工作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实地研学取真经。彰武县委组织部带队组织彰武镇16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及社会工作部有关领导,到阜新市细河区爱民社区、太平区米家社区及海州区西华园社区、文欣苑社区,围绕服务型社区向增收型社区转型、社网共建、网格党支部等有关内容进行考察学习。将海州区“网格党支部建在楼栋”经验转化为“网格—支部—阵地”体系;借鉴“积分制管理”做法,创新推出“道德银行”项目。
示范引领树标杆。精选老城社区、百亩园社区等4个示范点,采取“一点一策”培育模式。组织部选派4名业务骨干驻点指导,帮助提炼特色做法。老城社区将“党员突击队”经验升级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三队联动机制;百亩园社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整合商超、诊所等10类便民资源。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推广示范点经验,各社区结合实际正积极探索“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
分类推进促均衡。针对基础薄弱社区,实施结对帮扶计划。由1个示范点结对1个基础一般社区,共享活动方案、人才资源。借鉴老城社区“家长学校”经验,联合辖区学校开设“亲子课堂”,累计服务家庭120户。通过分类施策,全县社区创建达标率从30%提升至60%。
健全长效机制
巩固深化创建成果
彰武县通过建立跟踪管理、群众评价、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创建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服务”转变。
跟踪督导强推进。实行“月调度、季跟踪”制度,工作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检查社区创建情况,对进度滞缓的社区进行及时跟进提醒。针对开展活动效果不佳的社区,由乡镇党委带领社区“两委”干部,通过开展居民意见征集、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服务需求,并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设计活动载体,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创新探索活动模式。选取东门社区为试点,围绕下水疏通、水电维修等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建立便民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平台、群众热线等渠道,实现“你有困难我来帮”的目标,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创新机制,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群众评价验实效。将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核心指标,通过线上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每季度开展居民测评。设计幸福指数问卷,包含办事方便度、活动参与度等10项内容。今年上半年测评显示,居民满意度达92%,较创建前提升了18%。对居民反映集中的小区环境差等问题,通过协调住建、环卫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整改完成率达100%。
聚焦服务民生
彰显创建惠民实效
彰武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文明创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通过网格治理、志愿服务、文化浸润等举措,让居民共享创建成果。
网格治理精细化为民。在全县社区推广“网格—支部—阵地”体系,16个社区划分三级网格136个。明确网格员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等工作职责,实行“每日巡查、每周汇总”制度。今年汛期,全县网格员累计排查低洼地段47处;通过网格收集并解决飞线充电、垃圾清运等问题480件,响应速度较以往提升50%。
志愿服务精准化惠民。县级整合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推广“群众点单、支部接单、志愿者领单”模式,建立全县统一志愿服务云平台。针对“一老一小”需求,联动教育、卫健等部门,在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累计开展健康义诊、课业辅导等服务10余次。老城社区“道德银行”运行以来,共有志愿者百余人参与其中,通过积分兑换机制鼓励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居民素质明显提高。
文化活动多样化聚心。县委宣传部牵头,指导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特色活动。公园社区举办“红歌联唱”10余次,参与居民超千人次。全县社区通过“老年学堂”“青年之家”活动开设书画、舞蹈等兴趣班8个,开展“小树苗志愿行”等活动30余次,让红色文化和文明新风融入日常生活。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25日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