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社评

乡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18年07月16日 11:21:2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汪盛玉

zgcsb2018071602p17_b.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幸福不是人们的奇思妙想,而是源于人们的辛勤劳作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实践幸福观、现实幸福观,即是说,源于现实而又直面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应有之义。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不是“思维中的体操”,而是通过切实的努力和奋斗,直接聚焦新时代农业发达、农村发展、农民幸福的重大部署。

那么,关涉乡村幸福的奋斗有何具体要求?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活动对象的人或事要进行合理性目标设置;另一方面,乡村幸福的奋斗观具有人文差异。不仅不同时期的村民有不同的幸福诉求、不同地区的村民有不同的幸福诉求,一般村民的幸福诉求也有不同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幸福诉求。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幸福奋斗观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变迁过程,也经历了从谋生到乐生的飞跃过程。

为乡村幸福而奋斗,要有物质保障,更要有精神支撑。获得确保的衣食住行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才有幸福可言。同时,乡村居民的精神愉悦决不可忽视,高尚的精神追求对于真正的幸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而通过基层各项建设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从而塑造理想人生。每一个人积极地进行社会活动,建立全面的社会关系,才能摆脱个体的局限,才能获得自身幸福。社会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真正能够体现自身价值而不断获得个人幸福的社会。换句话说,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劳动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性,以自己的努力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才能获得幸福。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从“站起来”“富强来”到“强起来”三个层次的奋斗语境,彰显中国农民群众为何能够幸福的新高度,体现了新时代奋斗观的基本要求。其一,乡村振兴战略之奋斗所体现的高度,依系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基础因而客观上要求超过一般的民生水准。既要实现农民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又要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保障农民群众得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二,乡村振兴战略之奋斗所体现的温度,就是要巩固村民“站起来”的基础、夯实村民“富起来”的条件、实现村民“强起来”的保障,明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其三,乡村振兴战略之奋斗所体现的深度,即承载着劳动人民满满的幸福生活期待: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站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基本遵循,在努力读懂农民的过程中努力读懂中国。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为搞好“三农”建设而奋斗的主题,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人民努力奋斗,定能与人民一起感受幸福、成就美好生活。(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减)

责任编辑:郭禹辰
  • 中国城市报,乡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