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相融筑牢品牌根基2019中国城市大会聚焦“名城名企共融发展”

2019年12月09日 17:53:1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张阿嫱

时间见证了城市的繁荣,城市亦为历史书写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描绘出了一幅农耕古国向现代化国家不断迈进的精彩画卷。

11月30日,2019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发布(地级市)在人民日报社召开。本届大会由人民日报社、国家城市品牌评价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中国城市报社和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品牌杂志社提供技术支持,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时代中城(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与会的有关部委和城市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聚焦“名城名企共融发展”建言献策,大家认为,依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入“下半场”的中国城镇化正不断释放出旺盛的内需潜力和蓬勃的发展动能。

城镇化建设

由速度型转向质量型

回顾我国城市70年的发展历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发展完善了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城市。

城市建设,理念是灵魂、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认为,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是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根本之策,对发展完善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城市具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意义。城市的发展方向也要遵循上述五个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城市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认为,这种不均衡和无序发展,不仅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赵艾表示,今后城市发展需要抓住守正与革新两个“牛鼻子”,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的全流程治理,打造效率、协调、有序、集约城市;同时,从内到外,全方面扩大开放,让各项开放举措产生联动效应,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形成包容、国际、人文和畅通的城市格局。

产城融合

释放城市新动能

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城市兴。

推进产业转型、避免矿竭城衰,是安徽省淮北市这样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对的最大课题。为此,淮北市确立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通过招商带动、创新驱动,淮北市不仅实现传统煤电产业向现代煤化工的产业升级,更引进培育了陶铝新材料、金龙机电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形成碳基和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淮北市从挖煤卖煤的“煤黑子”,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透露,在煤炭去产能的背景下,淮北市有3万多煤矿工人重新得到安置和就业;近五年吸纳周边城市外来人口将近4万余人,成为资源型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人口净流入的城市之一。

陕西省延安市是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延安市市长薛占海介绍,能源、特色农产品和文化旅游资源是延安的“三大特色资源”。

近年来,延安市围绕以产兴城的思路已初现成效。如今,延安市年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1000万吨,煤炭产量超过5000万吨;苹果种植面积300多万亩,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320万吨,约占全国的1/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同时,飞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正持续在延安培育成熟。

安徽省蚌埠市被称为“大禹治水”的发源地。大禹劈山,靠的是创新。如今,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合肥都市圈的重要成员,蚌埠市市长王诚表示,该市延续了创新的血脉和基因,致力于在制造业产业定位基础上打造创新之城。据透露,硅基和生物基将是蚌埠市重点发展的两大产业。

作为世界水电装机容量第一城,湖北省宜昌市近年来坚持绿色转型、产业强城的发展方向。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斌透露,如今宜昌制造的产品已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7个世界第一;人福药业、长江钢琴、南玻光电等都是宜昌名片。

宜昌市经济的稳健发展,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2018年,3万多名大学生留在宜昌市创业就业,宜昌成为湖北省两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的幸福之城。

在浙江省衢州市,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成为近年来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阿里巴巴、网易严选、中兴克拉、安恒信息、智网科技等一批重量级数字经济企业已纷纷落户衢州。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伟刚介绍,目前东南地区首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已在衢州落地,未来还将成为浙江省首个与阿里深度合作示范市,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

旅游是幸福产业之首,也是山东省泰安市经济发展的王牌。泰安市副市长赵德健介绍,泰安市紧紧抓住“产业兴市”不放,重点依托“两山一河”旅游发展框架和布局,谋划建设了以徂徕山大汶河“健身休闲”为主题的大景区,重点突出生态、旅游、总部经济等新型业态;同时打造了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度假区,推出“泰山人家”等高端品牌。

通过资本运作、招商引资等途径,一批带动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逐步成熟。如今,在泰安市巨大的文化旅游市场里,到处是可以淘宝的“富矿”。

避免同质化竞争,树立城市特色产业、寻找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尤为重要。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大力发展医美产业,“医美之都”为城市转型发展找到了新方向。

去年以来,成都市陆续出台了《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和《成都市加快医美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按照规划,到2025年,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2030年达到2000亿元。

如今,医美“国家队”和国内外龙头企业迅速聚集成都、投资成都。成都市副市长刘绪光透露,两年来,成都市共签约落户中国药品贸易总部及中国创新中心、爱奇科技运营中心等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一批重大医美项目,正推动成都由中国医美之都向国际医美之都迈进。

城市品牌引领

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和城市的深度交融,也逐渐塑造形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品牌。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生态形象、文化形象、经济形象、政府形象的客观展示。它既是城市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名片,也是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指出,当前20%的知名品牌拥有80%的市场份额,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因此,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逐渐聚焦在城市品牌的高质量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期间还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榜单。根据榜单,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十强城市依次是:苏州市、温州市、佛山市、无锡市、泉州市、东莞市、常州市、扬州市、烟台市和绍兴市。

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对品牌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

根据榜单,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共有7个上榜,江苏省13个地级市8个上榜,福建省9个地级市5个上榜,分别占全省的比例为64%、62%、56%。与东南地区相比,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城市品牌建设进步空间大。

另一方面,国家战略也有力支撑了城市品牌的发展。以河北省为例,虽然河北省单个城市品牌都没有进入前25位,但上榜数占比较高。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大大带动了城市品牌提升。

同时,安全事故、负面新闻、环境污染是拉低城市品牌的重要因素;城市产业中,旅游业是城市品牌提升的关键产业。如苏州市、烟台市、宜昌市、黄山市、桂林市、遵义市等品牌排名靠前的城市,皆属于旅游发达城市。

此外,上榜的百强市中,文明城市有58座,卫生城市有69座,国家园林城市有93座,历史文化名城有46座,举办的国家级以上节会活动共338个、国家级以上特色品牌数522个。这表示,文化节庆活动、重大体育活动、全国性重要论坛会议、文明城市创建等也可促进城市品牌建设。

记者观察发现,与2018年相比,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但上榜百强城市的影响力指数较2018年均有明显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均有提高,中国城市之间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责任编辑:李彤彤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