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转型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创新举措

2020年06月02日 21:26:00 来源: 作者:张家璇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围绕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地方普通高校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实现生产实践与学科学习、创业与就业的有效融合。

高校转型发展以来,河北传媒学院团委认真贯彻落实我校转型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学政策、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举措,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和水平。

一、工作职能定位 

结合我校转型发展工作要求,校团委充分延展第一课堂教学,立足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育人工作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对接社会需求,注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第二课堂作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二、工作思路

坚定转型发展的信心,应势而行,更新观念,克服困难,不断明晰工作思路。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竞赛和媒体传播等实践平台,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工作举措

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切入点、探索创新点,寻求增长点。经过前期的不断探索和沉淀,逐步形成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实践育人工作举措。

1、实践活动项目化,实现专业融合发展

(1)坚持项目化引导,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型社会实践项目,利用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在实践项目中打破专业、年级界限,为多专业年级联合实习提供了条件。

(2)建立长效机制,梯次化运行,保证社会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和创新性。制度保障和结构合理的团队是保持项目持续开展的前提,这样才能使实践项目更加深入发展。

(3)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专业实践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项目708项,参与人数15380人。2015年 社会实践团队10支 参与人数145人 ,2019年社会实践团队84支 参与人数9074人。参与人数与项目质量逐年提高。

2016年设立的为盲童制作有声读物项目,融合我校播音主持艺术、音乐科技、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协同合作,该项目获政府购买社会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支持。该项目完成的音频读物《实用小儿推拿》被河北省图书馆收录,并颁发入藏证书 。

2016年设立的为栾城离休老干部撰写回忆录项目,充分融合了新闻采编、电视编导、摄影摄像等专业的综合实训,该项目被栾城地方志,栾城革命史收录,为栾城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五年来,共产生优质社会实践项目31项,社会实践项目有效推动了我校各专业交叉融合训练。

2、实践项目坚持需求导向,共赢发展

(1)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把一线需要作为社会实践的选题来源,为地方发展做好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和信息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取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评价度,为学生就业奠定了社会基础。我们与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建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承担该校书画、语言、舞蹈、器乐等9类37门课程,42个班,1300余名学生的七彩课堂的教学,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课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多年来,深受校方好评,我校学生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为就业打下了基础。我们与石家庄市老年大学达成产教融合合作,承担了老年大学的摄影、书画、器乐等课程,2018年与老年大学共同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书画展,并出版了《还看今朝》书画作品集。

(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强专业实践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着力打造我校新媒体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2016年新媒体中心加盟中国青年网,成立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通讯站;与蜻蜓FM、荔枝FM等媒体合作,在其平台上发布学生广播作品;加入新华社官方微信的“夜读”栏目,发布我校学生的摄影绘画作品。

(3)紧密对接创业就业需求,实践项目贴近学生专业,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践平台。为拓宽学生就业,积极开展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宣传,鼓励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培养学生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近五年,我校有62名毕业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许多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西部,就职于地方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统战宣传部等部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牢固树立了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在此次疫情期间,学生们主动担当,积极参与到抗疫防疫工作中,全校有419名返乡大学生参与当地的防疫志愿者工作,学生及社团组织创作了200余项抗疫作品。G萝卜手工社团创作的粘土手工作品《加油!热干面》;德馨曲艺社原创京东大鼓《戴好口罩保安全》;音乐学院孙侨创作的MV《东方国度》等作品社会反响良好,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高桯洺同学创作防疫志愿者海报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海报采用。

3、注重成果转化,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就业能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就业创业中心、产教中心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升本部门教师创业创新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团队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1)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技能竞赛,重视以赛促学、以赛促炼,搭建学术、科技竞赛平台。五年来,有58项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创青春”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业大赛项目,并取得了省赛名次。

(2)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为实体项目,促进项目落地转化,推动就业。

2018年的“情暖夕阳,爱心益摄”项目参加了2019第五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铜奖,该项目的主创团队已将该项目成功落地转化。2018年非遗项目《藁城宫灯》,同学们深入调研,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传承人拓宽市场,并参与到宫灯制作过程,掌握制作工艺,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新,制作了以石榴为元素的衍生产品,开创了产品的定制销售模式,调研报告在国家级期刊《都市生活》公开发表。

(3)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积极培育优质项目,建立优秀项目储备库,寻求平台促进项目落地转化。组织石家庄市优秀大众创业项目征集,河北省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挂牌、河北省大学生青创板创意项目征集,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专业技能大赛;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五年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热情高涨,作品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有16项获省赛等级奖,较2015年获奖项目数量翻了一番。即使在今年疫情期间,各项目团队仍然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校选赛,今年共收到142个申报项目,其中31项入围决赛。

四、效益成果

通过不断创新的实践育人举措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加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和质量显著增加。 “挑战杯”、“创青春”获奖项目数量与层次显著提升,大量优秀的实践成果成功转化为实体项目,有效推动学生创业就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知国情、受教育、长才干,牢固树立了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社会评价良好。

责任编辑:刘天瑞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