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2020年11月02日 19:29:06 来源:新华社 作者:白田田、周勉

这是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测产现场拍摄的待收割的水稻。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灾情的多重冲击下,这样的测产结果来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看到一大片稻子长得这么整齐、这么诱人,大家都在称赞,也为袁隆平团队的创新成果感到骄傲。”

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专家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2日上午,位于清竹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试验示范基地,绵绵阴雨没有挡住人们收获的热情。3个地块同时开始机械收割,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院士、专家在现场参与了测产。

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911.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11月2日,袁隆平院士在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测产现场进行视频连线。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进行了5G视频连线。袁隆平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专家认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基因强大”,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

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将稻谷装袋。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说,今年南方水稻产区遭遇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表现相对稳定,经受住了考验。

责任编辑:李竟闻
分享到:
  • 中国城市报
    抖音号

    抖音号
    dyrjb32my0kv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观城者微信

  • 观城者微博

  • 官方快手号

    1417597972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