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典型事迹

用笔塑碑的艺术家——记画坛耆宿詹建俊大师

2021年05月14日 16:44:29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大厅,一幅引人注目的油画让我感到熟悉而亲切,那就是气象沉雄的红色经典《狼牙山五壮士》,他出自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詹建俊之手。

詹建俊教授长期从事油画专业的创作、教学及学术工作,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及收藏家所收藏。同时出版有《詹建俊画集》、中国巨匠美术周刊《詹建俊》册、《詹建俊词典》、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詹建俊》、中国当代油画名作典藏《詹建俊》、中国油画十家《詹建俊》等著作,深受国内外美术界的好评。

詹建俊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3年1月29日,詹教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说起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人们当然非常熟悉。这幅被选入小学美术课本的革命历史杰作,描写的是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对抗敌人的场景,它激发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增强着我们民族的自豪感。这幅伴随着几代中国人成长的油画作品,创作于1959年,当时年仅28岁的詹建俊,因此画的轰动而广受关注,被誉为“用笔塑碑的艺术家”。该作品旋即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亦是其馆的一级藏品。

(一)

遥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北京仲春,我有幸拜访当时住在王府井校尉胡同里的詹建俊教授。

当我走进这座老式楼房时,立刻被它的艺术气息所吸引,身处闹市却异常清净,只有画作和颜料的芬芳,甚觉舒适。詹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系身材高大,博学多闻,气质儒雅,待人温和。甫入门,映入眼帘的几个大书柜放满了林林总总的书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简单寒暄过后,就进入了采访议题,生怕我材料不足,詹教授兴致勃勃地将《中国巨匠美术周刊》送给我,并在扉页签上“袁惠贞女士存”,落款“詹建俊”,日期一九九九年三月。

我拿着沉甸甸的周刊,与詹教授一起讨论画册上的画,其中谈得最多的就是《狼牙山五壮士》(203×186cm)的创作经过。我细细聆听詹教授聊起当中的背景故事,椅子前面的茶几,仿佛成为詹教授的三尺讲坛。我像一名在校学子,聚精会神地享受着他春风化雨般的艺术熏陶:“小袁啊,今天来谈《狼牙山五壮士》创作,还是很有意义的。1955年我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在训练班结束后完成的作品。”

谈起这幅红色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勾起了詹教授半个世纪前创作往事的悠长回忆……

他对我说:“小袁,我十七岁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正规学习艺术,期间经历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生,彩墨系研究生,到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完成毕业创作《起家》。之后,结束9年的学生生活,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

油画作品《起家》

我说:“您毕业创作的油画《起家》,参加了前苏联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美术竞赛,并获得铜质奖章。”

他听完微微一笑,继续说:“小袁,上世纪50年代,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并列出创作提纲,其中包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我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创作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我说:“您的《狼牙山五壮士》,都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

“我在创作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期间,边教学,边劳动,边画画。为了创作出准确的艺术形象,我翻阅了所有相关的资料,深入酝酿、构思,亲临狼牙山地区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寻找先烈足迹的过程中,我常常沉浸在五壮士的感人故事之中。”

1941年9月25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在冀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为掩护全连转移,主动把日伪军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至悬崖,据险抵抗,于弹尽粮绝之际,毅然砸枪跳崖。葛振林、宋学义负伤被救,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则壮烈殉国,被后人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詹教授特别清晰的记起:“在创作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期间,适逢葛振林副班长来北京开会,我抓紧机会去访问葛振林,并为他画了像。能与英雄人物面对面交流,感受英雄的音容笑貌,这对画家准确理解、把握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及整体面貌很有帮助。”

“那您在创作中,是如何抓住这永恒的瞬间,并栩栩如生刻画出五壮士的英雄形象,同时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尽收笔底的呢?”我问。

他激动地接着说:“为了表现五位八路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我强调了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的英勇行为,他在最前面把枪砸断了,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意志和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副班长在最高处,强调了他不可征服的气概。其他三位战士,我分别强调他们对敌人的蔑视与仇恨。五位英雄的形象组合起来,展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详细听完詹教授这段鲜为人知的创作往事,我深感油画《狼牙山五壮士》面世背后,艺术家所深藏的心路历程和艺术造诣。

我感慨道:“詹教授,效果非常好,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完美体现,以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激励国人。”

詹教授会意地笑了。

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

“创作的时候,我是通过比拟的手法,将人和山的造型相互呼应来构思这幅作品的。”詹教授略带自豪地说。

我略有所思道:“詹教授您这个比拟用得很好,将狼牙山峰的沉稳、狼牙山峰的坚毅,与人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质结合起来,用人物身影与山峰叠印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烘托出五壮士整体气势,神态逼真,表情传神,有巨型石刻般的力量。”

詹教授略微点头称是:“作品全幅色调为偏暖的绿色,既表现了战士服装的真实,又烘托出稳定沉着的气氛。在构图上形成强烈的立体感,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我对詹教授的用心和艺术造诣甚是佩服:“整幅作品看上去给人一种非常凝重的氛围,又充满着艺术张力。这种张力我想是源于您创作时的真情流露,把您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进去了。这幅巨作是您奉献给中国画坛的一幅经典作品。六十多年过去,作品依然鲜活地烙印于中国人的脑海里,即使经历时光的洗刷,仍然闪耀着英雄主义的光彩。”

这幅作品取得巨大的成功,被评论家誉为:“想象的诗情,音乐的节奏,雕塑的量感,写意画的墨润……以概括的纪念碑性代替具体的情节性。如此破格处理革命历史重大主题,某种意义上说,带有开拓和首创精神。”

(二)

师恩如山,壁立千仞。我像一棵小树,是大山伟岸的身躯庇护我扎根悬崖,临风挺立……

1999年12月3日下午3点,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一楼的多功能厅,举行我的新书《艺林撷菁》首发式。时值寒冬,细雨夹着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我站在新闻大厦门前恭候参加首发式的众多老画家。举目眺望,漫天飞雪恰似无数的洁白羽毛飘洒空中,又像千万只小蝴蝶在盘旋飞舞,而我却有几分心神不定。当我见到詹建俊教授迎面而来,又惊又喜,急忙伸出双手上前迎接,并带他到签到处,詹教授搦管在签到簿上,挥洒自如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詹建俊教授在《艺林撷菁》首发式现场签名

这天他冒着严寒,身穿厚厚的大衣,脖子上围着带有黑色花纹的枣红色羊绒围巾,整个人看上去喜气洋洋。在新书首发式上,詹教授对我道贺:“首先,祝贺袁同志的著作出版!”

他接着肯定地说:“我拿着这本书,看了之后,觉得这本书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我们平常接触的艺评家,就美术界来说吧,一般都是评论书画的、中国画系统的有一些专门的人员,专门做这方面的评论。评论油画,西洋系统的,雕塑的,也有一些专门从事研究的人员。很少人涉猎那么广泛。

袁惠贞同志不仅在中国书画方面,有这么多的评论文章。而且每篇文章,都能够把每一位作者最重要的成就说到点子上,这很不容易。如果你没有点认识,没有点修养,对书画艺术没有点研究,你是说不到点子上的。只能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的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评论。我觉得她能把每一位画家成功的那些最核心的要点写出来,与她业余大学学过书法和绘画有关,而且我觉得她肯定是学国画的,因为这个系统是一致的。

詹建俊教授出席《艺林撷菁》首发式并讲话

那么油画呢,我相信她没有专门学过,但是她在书中也有评论那些油画家,而且对西方博物馆中的一些油画杰作也有所评论,我感觉到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隔行如隔山,虽然都是绘画,但这两个系统是很不同的,那么在两个系统里,如果都能够对它的特色,对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的那些很不同的,而且在学术上很关键的一些方面能够有所接触,并且能够进行评论,还要评论的得当,这相当的不简单。

另外,她不仅仅对美术作品有认识,对建筑艺术也有很多见解,她参观了很多西方国家的著名建筑,很多教堂,有一些地方我也去过,我也看了。但是我很吃惊的就是我在这本书里得到很多收益,有很多教堂,我们一般人没有用心去细细研究,只是欣赏赞赏多么宏伟,多么好。

照片前排从左到右有:杨志辉 冯法祀 王 琦 启 功 卢光照

孙 瑛 阿 老 韦江凡 后排有:程莉影 张世简 钱绍武 董辰生

裘 沙 詹建俊 姚治华 雷正民 宇文洲等画家。

但是她是一个作家,她去参观的同时有很多研究,收集很多资料。每一个建筑物的作者,这个建筑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中间又有一些什么故事,里面又有一些什么精彩的、关键的所在,她都有所评论,这很不容易。她参观那么多国家,介绍评论了这么多值得赞颂的文化遗产。每一篇文章还都有所研究,是相当不简单。

所以我热烈祝贺她这本书的出版,希望她今后能写出更多、更好、更精彩的作品!”

詹教授在众人面前如斯谦虚,毫无名人大师的架子,谈吐之间透出睿智和幽默,给在场人士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在《艺林撷菁》首发式上詹建俊、钱绍武和姚治华祝贺作者

在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已到下午5时,首发式圆满结束了。在送别詹教授那一刻,望着他高大的背影逐渐远去,我再三回味詹教授那不寻常的话语,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尽管工作繁忙,又集多项国家油画创作任务于一身。但为了扶掖书画新人,关心祖国传统书画艺术传承,也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我新书的首发式,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

千禧之年,我带着新书《艺林撷菁》再次到詹教授家时,他热情接待我。

我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詹教授,今天我来道歉,请您原谅我的过失,对不起。”詹教授听了一头雾水,我连忙解释说:“首发式介绍嘉宾时遗漏了您老人家的名字。”他马上用手制止我:“小袁,你的首发式很成功。众多画家发言,使我更加了解你,希望今后你能够写出更多、更好、更精彩的作品!”

我继续说:“詹教授,说句老实话,我来您家前,心里忐忑不安,怕您不原谅我。”听完后他爽朗地哈哈大笑,心无挂碍,像一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

詹建俊教授为作者新书题字

他坐在沙发上寻思良久,然后一丝不苟地在书中介绍他的页面上,用繁体写下“勤于思,精于艺”,这六个大字,题字苍劲古拙,自然简约,字里行间流露出殷切的期望。下方落款“詹建俊”,并严谨地将一枚带有“詹建俊”的白文印章盖印,签上日期2000年3月18日。看到詹教授为我新书题字,我深受鼓励和鞭策,这是我今后前行的动力。

詹教授为我的新书题字后。我们彼此无拘无束聊天,其乐融融。

在离开詹教授家的路上,我在想,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他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无不使我深深受益。每次见面对话,他温和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宽厚、慈祥和愉快的笑容,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正是:高山景行,嘉言懿行。

(四)

时隔7年,2007年5月23日,《詹建俊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是詹建俊教授第一次大型个人画展,也是詹建俊教授从艺60年回顾性展览。展览分为三个展厅,展品包括作者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各时期的油画、素描、水彩和水粉等作品约172幅。

对美术爱好者来说,从欣赏或研究的角度出发,观赏代表各个时期画家风格特色的作品,都是理解这个画家发展道路的宝贵的材料。正是有了这些材料作为基础,欣赏詹建俊教授的油画时,才能更加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

油画作品《潮》

我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清晰记得当天詹建俊教授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打上精心挑选的领带,兴高采烈地与远道而来的嘉宾一一热情握手。嘉宾们纷纷祝贺《詹建俊艺术展》举办成功,高度赞扬詹教授在画坛上的卓越贡献。詹教授笑意盈脸,连声道谢。

在开幕式上,詹教授还向嘉宾介绍自己的从艺经历:“今天这个隆重的艺术作品展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正因为是60年来的第一次,所以才把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画的各类作品(包括我上学时候的毕业创作年画、临摹的壁画、政治宣传画和各种速写,还有我的一些油画创作),都拿出来和同道们进行一次交流,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

油画作品《大青树》

一代大家,将自己众多作品毫无保留介绍给观众。我是观众,也是詹教授绘画作品的铁杆粉丝,站在展览厅,看着偶像熟悉又亲切的名画作品,不由自主地想起八十年代中在广州书店买到偶像第一本《詹建俊画集》画册,在展览中,好多作品都在画册中看过,而今能够近距离的看到偶像原作,对美术爱好者来说,是最大的愉快。“詹建俊艺术展”给我的感受正是如此。

我站在那些色彩丰富,造型技巧达到圆熟境界的油画前面时,一方面,我感受到了画家通过他创造的意境传达给我精神感染,另一方面,我却在思索画家为我们传递出这些艺术形象付出了多少心力。我是带着对偶像无限感激的心情来接受他所给予的艺术享受的。

油画作品《飞雪》

在此次画展中,难得可以看到画家画马的系列作品,画家变换着多种构图、造型和色彩,表现动态各异的骏马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不同神情意绪,教人难忘。也许是画家属马的缘故,所以对马也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吧。

作品《高原情》(119X187)CM,创作于1982年。画面青山飞雪、白马饮水的奇异景象,来自画家对高原生活的真实体验:高原的气候瞬息万变,盛夏时节也会大雪纷飞。近景两匹缩小的白马与远处一片放大的青山的对比,使画面的境界更加壮阔。画面追求平面化和装饰性的趣味,同时也注意明暗层次和空间深度的表现,白马、河水、草地、青山层次分明。钴蓝的青山以阔大奔放的笔触恣意涂抹,点缀着纷飞的雪花,形成了蓝色旋律般飞动的节奏。

油画作品《高原情》

综观詹建俊教授的画展作品,可以看出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以鲜明地绘画语言的魅力,使生活中的美更加富于诗意与光彩。其代表作品有50年代《起家》和《狼牙山五壮士》。又有80年代艺术创作盛年时期的代表作品《高原的歌》、《高原情》、《潮》、《飞雪》和《遥远的地方》等一系列油画名作。90年代,他担任主持中国油画学会主席,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心爱的画笔,创作了《遥远的地方》、《升腾的云》、《大风》、《旭日》和《雪域高原》等油画作品,以及以马和树为题材的油画艺术作品。他不断追求个人艺术语言的强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

纵览詹建俊教授的艺术人生,他画了一辈子画,教了一辈子书,勤勤恳恳,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材,桃李满天下,把一生精力贡献给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他高深的学识、高超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被世人所敬佩。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默默为艺术耕耘,这正是他艺术人生的朴实写照!(袁惠贞)

责任编辑:李静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