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城乡结合部”的城市,走在城中:由南到北是公园;放眼城外:由远及近是草原。
这是有着文明“底色”的城市,城市风貌日新月异、街巷道路靓丽整洁、老旧小区改造一新、社区治理成效显著……
这也是一座“闲庭信步”中的城市,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享受宜居宜游的怡然。敖包山下、锡林河畔,锡林浩特一年年“逆龄”生长,一派活力迸发的景象。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巴嘎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韶华已近四十载,这座年轻的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宜居、宜业、宜游上内外兼修,不断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建设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底色的草原中心城市,让草原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宜游: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一水穿城过、两岸景色新。
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风光四时各不同,生态,就是锡林浩特市的名片。
登临南山,环顾遥望,层林尽染,新修的盘山路蜿蜒回肠,麓原之下水脉凌凌而过,点景亭台峥嵘轩峻,密林之间葱蔚洇润,常在山路上跑步锻炼的市民说:“近几年,南山聚起了不少人气!”
眼前的苍翠也映衬着曾经的颓败,秃、灰、荒是南山保持了多年的形象,废弃的矿坑,鼪鼬的山径,荒烟蔓草、鲜有人烟,就连所属的社区都叫做“一棵树”。
让荒山重获生机,这个目标让锡林浩特地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拓荒清路、植树造林、铺架栈道、筑楼搭台,生态修复的信念在一锹土、一桶水中传递着、接力着。
据统计,每年参加南山植树的人群就有上千人,涉及锡林浩特地区数十家单位,经过数年接续修复和建设,目前南山及周围绿化面积近万亩,已有适宜本当地生长的樟子松、云杉、山桃、杨树、榆树、白桦、丁香、山杏、沙地柏等40余种高规格树种扎根在此,让“蓝图”更加清晰,让“底色”更加靓丽,提升了草原明珠生态环境美誉度。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锡林浩特市将生态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各项工作中。
从“一棵树”到满山绿,南山森林公园的改造成果,直观呈现了一座城市的生态修复接力。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民的生活得过成想要的样子!
9公里水泥路移步换景、750米木栈道曲径通幽,立于山顶向北俯瞰,额尔敦敖包公园、城市滨河公园、植物园、湿地公园、马都广场、南山地质环境治理、锡林湖公园贯穿城市南北,目之所及的是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态城市。
一座座公园串联起了锡林河三十公里景观带,也组成了“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的重要节点,在锡林浩特,生态价值不断被衍生出民生价值。
宜居: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锡林郭勒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多次召开锡林浩特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和创城调度会,盟、市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扎实做好包联共建。
仅在2019到2020年间,盟市两级259家机关事业单位包联锡林浩特市54个社区、479个住宅小区,文明创建不断提升着城市的“温度”。
基础设施不到位、居住环境差、违章建筑多曾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
始建于1992年的振兴小区,共有18栋居民楼,于2020年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由于小区建设年代久远且房屋面积较小,许多居住在1楼的住户在楼前搭建了各式各样的违章建筑,致使小区内道路狭窄、消防通道堵塞。
2021年5月,额尔敦街道振兴小区内,工作人员冒雨拆除违章建筑这些生长在居民区的“顽疾”,陆续拆除了54处违法建筑,原本狭小的通道变得更加开阔,居民也有了更多的活动区域。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城市建设目标就定在哪里。
2020年,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相关工程共投入资金约3.8亿元,主要用于管网改造、街区人行道铺装、景区院落护(围)栏维修维护、道路灌鏠标线及路灯更新维护安装、老旧小区改造、智慧交通及智能停车场建设等。
2021年,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迎来了新起点,“七一”前后全市上下会诊把脉“城市病”,一条条破损路被翻修,曾经的断头路被打通……
年内计划对10000平米人行道石材以及沥青路面坑槽维修,200多座路灯陆续安装完成,居民区152处违章建筑被拆除,城市形象“细节”上的短板正加快补齐。
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过程中,锡林浩特市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为有效治疗“城市病”,锡林浩特市深化“街长制”管理模式,城区34条主次干道由32名处级领导担任一级路长,网格员、交警、民警等663人担任二、三、四级街路长,通过分级管理、部门联动,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宜业:文明增添新动能
今年夏季,位于锡林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端的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新校区,主体工程加速推进中,同步建设的还有一所相邻的小学,届时,新旧城区的教育资源将得到科学统筹。
随着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盟蒙古族中学的建设和使用,锡林浩特市不断整合教育资源,瞄准高质量办学目标,着力解决东西城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既有高“颜值”,又有高品质。同步创建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锡林浩特市通过一个又一个创城,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舒展了城市框架。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对市民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才是增强幸福的“源泉”。
二中菜市场,也许没有华润、德克隆等大型综合超市看上去那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如今的菜市场周边环境也不同以往,原来的“四通八达”已变成半封闭管理,周围的危旧平房陆续拆除,垃圾点被改造成了小广场,取而代之的是健身器材和绿植,车辆停放也相较过去更加有序。
买菜的市民对环境有了最直观的体验:“菜市场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周边环境脏、乱、差,现在买菜比以前舒心多了。”
“三队”这个名字在锡林浩特市可谓耳熟能详,一度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城中村”,交通问题、卫生问题、安全问题频频,看上去很没有安全感。
巴达日呼社区属于“三队”的核心地带,辖区平房多为半砖木土坯房,年久失修,道路不通,供排水不畅。如今,“三队”腹地有了新变化,曾经“龙须沟”似的条条小胡同已拆除大半,成了平整后的待开发地,不远处建立了成排的住宅楼,路旁还能看到征迁项目公示牌,详细写着拆迁范围及未来规划。
建设城市,更要管理好城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城市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一年来,锡林浩特市全力推进“一个号码对外、一个中心接收、一条龙监管”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建设,共受理市民来电反映事项11900件,办结率达到96%,来电回访达到100%,群众满意率98%,城市管理中的民生实事不断夯实创新。
内外兼修,久久为功,撑起城市“面子”,筑牢民生“里子”,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已镌刻在草原城市精神的最深处,印证着三十万市民的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