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榆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发展动脉。2021年,榆林深入贯彻国家“黄河”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榆林贡献、体现榆林担当、谱写榆林篇章。
一、源头严控去存量
立足“产业结构重、两高项目多”市情,坚持源头治本、倒逼升级。一是锚定“双碳”目标。全面梳理全市10大行业和200多家重点企业,推动建成3个CCUS示范项目,形成了高分辨率碳排放清单,摸清了排放底数,编制完成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二是严控“两高”项目。出台《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全市26个工业园区和278个“两高”项目管理台账,强化规划环评、区域削减和排污许可联动管控,在“十四五”盘子中压减“两高”项目40多个,拆除和关停涉兰项目36户238台、1197万吨产能。三是实施“三线一单”。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197个,发布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在全市“多规合一”平台应用,并成功纳入国家“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正在申报“三线一单”工作全国表现突出集体。
二、系统推进聚能量
围绕提升治理保护和助推发展能力,坚持夯实责任、联动发力。一是夯实三大责任。出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党政部门和企业主体两张责任网,建成单位实绩和领导干部业绩两套档案,夯实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主体三大责任。二是攻关三大制约。与黄河监管局合作,设立工作站,联合攻关水环境治理;与国家环科院合作,开展“一市一策”研究,攻关大气污染治理;与部固管中心合作,编制“十四五”工业固废污染防治规划,并配套搭建固废信息管理平台、打造综合利用产业链,攻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难题。三是推进三大试点。榆林纳入全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试点,无定河流域为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靖边经开区和中煤煤炭深加工等项目分别为全国、全省碳评试点,多领域立体推进,多层次系统实施。
三、综合治理提质量
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借势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借力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持续推进铁腕治污攻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环保重点工作点评会,开展3轮市委环保专项督查,组织3轮环境问题大排查和1次兰炭行业环保专项核查,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2021年,完成重点企业VOCS治理47家,新建投运铁路专运线8条,实施“煤改电、煤改气”2.95万户,16个国考重点断面建立了责任网,16座县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黄河干支流229个问题排口全部完成治理,全年行政罚款1.17亿,同比翻番。通过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榆林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13天,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同比改善21.2%,连续两年成为全面达标城市;同时,11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虽然国考断面增加10个,且受罕见干旱、生态基流普遍减少甚至部分河流断流影响,全市整体水质仍然改善,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达到33.8%,位列全国第2。
我们深知,榆林的成绩是省厅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的结果,也深刻认识到,榆林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很多短板要补、难题要破,尤其是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的兰炭行业典型问题亟需彻底解决。为此,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和张厅长讲话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控“两高”项目、严格执法监管、严守环保底线,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决筑牢陕西北部生态屏障。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