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让微更新观念伴随社区文化成长

2022年01月26日 13:01:52 来源:中国城市网

城市更新行动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部署,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根据自然资源部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相关要求,应贯彻有机更新理念,避免大拆大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使用功能、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需要完善提升的地区,宜划入微更新范围。“微更新”重要理念的落实路径和实施方法体现了“中医疗法”的“中国智慧”,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多方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为城市高质量公共空间拓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自2019年起,青岛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持续开展城市空间微更新工作。微更新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关注民生的细处着眼,对市民身边品质不高、利用不足、功能不优的公共空间进行生态化、艺术化、便民化设计改造,工程小、耗资少、细节美。三年来青岛市共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项目55处,倡导“共创、共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以常态化、小规模、内涵型、渐进式的更新模式推进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延续城市文脉,实现可持续发展。

1.jpg

图为2019年青岛市李沧区沧台路微更新试点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2.jpg

图为2020年青岛市市南区永嘉路社区休闲广场微更新试点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城市空间微更新项目资金投入不大、群众迫切需求、社会效益明显,2021年,青岛市政府将“城市空间微更新”列入市办实事项目,全市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25处,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胶州市各3处,其它区市各2处,所有项目于9月底全部完工。微更新工作通过与老旧小区改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特色街区品质提升、低效用地再利用等项目结合实现项目类型多样化;以政府引导、社会投资运营等模式实现实施路径多元化;通过邀请市民、城市管理者、设计师、社区公益组织、专家等全程参与实现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享,让市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因地制宜,系统协同推进。坚持将系统性思维、整体性谋划、协同性推进贯穿“微更新”全过程。市级牵头部门联动基层管理组织,强化“一盘棋”工作理念,结合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拆违治乱、立面整治等工作协同推进,运用平台化思维、市场化手段实现突破,注重打造营商环境,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公共服务优化供给,实现项目的高效落地和可持续更新。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台东步行街延安三路入口的“红立方”主题微更新项目,由政府引导,社会投资运营,结合周边环境设置红色集装箱式构筑物,将党群网格服务、青年创业驿站、社区会客厅、爱心驿站、商业服务设施等有机融合,建立商圈治理枢纽,有效盘活之前被乱停车占用的步行街入口空间,为商业活力不足的台东步行街东段引入客流,提升商业街入口标识性,塑造区域新地标。

3.jpg

图为2021年市北区台东步行街入口“红立方”主题微更新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青岛市李沧区金水路高架桥下空间微更新项目北侧毗邻沧台路市场,包含穿越原胶济线的地下通道出入口,通行人群多。该通道为日占时期修建,沿用至今,年久失修,环境脏乱。通过艺术化的微更新处理,结合沧口铁路文化,运用火车车厢及站台的意象进行空间塑造和文化展示,将桥下空间重塑为城市活力公共空间,融入别样烟火气,唤醒老沧口的时空记忆。

4.jpg

图为2021年青岛市李沧区金水路高架桥下空间微更新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创新设计,科学管理实施。各责任部门之间保持工作步调一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成立专项工作组,与各区市全程保持对接沟通,统筹区市做好试点提报、方案设计、实施建设等工作。处理好高效率与高品质的关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转变简单粗放的改造方式,根据不同的场地现状和特点开展巧妙的精细化、人性化规划设计,丰富使用功能、合理利用空间、完善设施配置、美化景观环境、适当引入既新颖又与环境相协调的艺术设计等内容,做出“小而精”的亮点,“花小钱办大事”,实现差异化、特色化进而系列化推广。针对工作开展存在问题的项目组织专项调度会及现场推进会,多部门面对面沟通协调,直面问题,共同解决,推动微更新工作高效开展。结合市办实事督查工作,对项目实施公开挂牌督办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全过程督查,项目化推,定期发布督查专报,保障项目落地落细落实。

5.jpg

图为项目现场督导推进和专项调度会现场

全民参与,凝聚共治合力。加大微更新工作宣传力度、广度,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搭建了相关政府部门、街道、设计师、企业和市民等多方群体参与的平台,项目前期调研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实施后及时了解民意反馈,倾听民意民声,提升社会各界参与度,推广城市“有机更新”和“共建共享”的创新思路。项目实施过程中,陆续组织了“社区部门共议微更新”“走进社区倾听民声”“ 多元共建畅议发展,人大政协走进微更新”“ 便民利民面对面,聚焦城市微更新”“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等多场主题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微更新工作的合力,通过政府引导、专业团队指导、居民深度参与的设计方式,营造共同设计、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同时为政府一些社会化、民生类、公益性的小型项目找到高水准的解决方案,让品质化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

青岛市“微更新”工作通过三年的有效推进,以特色亮点项目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重视实效,实现可持续的推进落实,在广度、深度和系统性上都有所成效。在广度上,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空间类型均有涉及,如社区公共空间、滨海公共空间、公共绿地、桥下空间、公服设施等;在深度上,各区市微更新实践案例持续推广,形成长期培育优质项目的意识,通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逐步落实,使这种渐进式的“微更新”在今后城市改造建设中逐渐常态化;系统性上,通过微更新对市民身边的公服设施、交往场所、景观品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补量提质,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推动系统化的更新举措。

下一步,青岛市微更新工作将持续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点带面,统筹谋划老旧小区改造、拆违治乱、立面整治、绿化提升等工作,对公服设施、建筑立面、绿化景观、城市家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精细化的设计提升,精修细补,挖潜低效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合理植入商业、艺术、数字等元素,激活消极空间,打造网红亮点,增强街区活力,以小投入撬动大改变,让微更新工作常态化开展,从“点状示范”到“全面覆盖”,整体提高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品质,为市民营造更加方便宜居、温馨安全的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韩利
  • 社区文化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