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河南农业大学将全面助力“中原农谷”建设:“中国饭碗里一定能装更多河南粮!”

2022年04月25日 21:19:30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张永超

近日,为了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战略,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打造千亿元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河南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并成立“中原农谷”建设领导小组。

“中原农谷”如何建?未来的“中原农谷”是什么样?“中原农谷”如何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4月23日,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副校长康相涛、教授郭天财等7位农业种业专家接受记者采访,畅谈相关看法。专家们坚信:“河南将成为种业强省,成为一流的粮食科技创新高地,中国饭碗里一定能装更多河南粮!”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发挥好头雁作用 为“中原农谷”建设贡献力量

image.png

“中原农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

《“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要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介晓磊说:“这对河南农业大学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紧抓历史机遇,高位谋划发展,聚焦创新源,抢滩主战场,在郑州、许昌、信阳等地布局科研基地基础上,重点融入“中原农谷”建设,先后在新乡市原阳县建设河南农业大学国家“2011计划”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实验基地,在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示范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将更好地发挥在现代生物技术、分子育种、‘种子种畜种苗种菌’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为河南省打造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科技力量队伍发挥好头雁作用。”介晓磊说。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康相涛:“中原农谷”为促进畜禽种业发展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image.png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康相涛。

康相涛说:“目前畜禽种业科技创新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原农谷’以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世界前沿,聚焦国家种业战略安全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战略,整合创新资源,发挥科技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为促进畜禽促进种业发展,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河南现代种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意义深远而重大。”

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中国饭碗里一定能装更多河南粮

image.png

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内因和各项农业先进技术的核心载体。”郭天财说。

“可以预见,‘中原农谷’的建设与运行,必将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河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郭天财说,“中国饭碗里一定能装更多河南粮,中国粮也一定会更多用上中国‘芯’,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一定会牢牢攥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农学院院长王道文:有信心建成首个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 产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小麦新品种

image.png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农学院院长王道文

“在国家和省政府以及同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建成首个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并产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小麦新品种,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王道文说。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 从常规育种强省向生物育种强省转变

image.png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

汤继华认为,“中原农谷”建设将有力提升河南省在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原始创新能力,破解核心种质创制、关键基因发掘和高效育种技术建立等种业卡脖子难题,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带动科研院校的优势资源、人才和技术向企业转移,促进河南从常规育种强省向生物育种强省的转变,将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证种源自主可控、全面提升河南省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注入新动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与技术支撑。”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殷贵鸿:及早谋划,强力推进融入“中原农谷”建设大局

image.png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殷贵鸿。

殷贵鸿说,河南农业大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平原示范区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2011计划”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基地为两大抓手,及早谋划,强力推进,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种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优势,以把“中原农谷”建设成为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聚力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

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殷冬梅:加强原创和应用基础研究 为产业发展提供“金种子”

image.png

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殷冬梅。

殷冬梅说:“在‘中原农谷’建设中,花生产业发展聚焦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育种技术及‘卡脖子’技术,重点开展花生理想株型分子调控机制和花生新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下花生优异种质资源创制技术等工作。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花生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结合的‘花生高效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创制优异花生新种质,为突破性品种培育做好技术和种质储备;聚合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基因,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等花生新品种,为产业源源不断提供‘金种子’。”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河南农业大学
  • 农业
  • 种业
  • 中原
  • 三农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