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省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工作实际,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在“进知解”活动和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该局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倾力服务群众,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开拓工作新局。
主动服务解难题 做有温度的环保卫士
“如果不是市生态环境局帮忙,我们最少得遭受四千多万元的损失!”谈及得到的帮助,陕西省汉中勉县尧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尧柏水泥)总经理助理史涛深有感触地说。
原来,尧柏水泥负责对汉中全市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做无害化处理,处理量每年达3.6万吨左右。年初,尧柏水泥需要遵从错峰停产政策在冬防期停工100天,这段时间积累起来的污泥将无法得到处理。
因假期、设备检修等原因一季度是整个水泥行业的淡季。“停产造成的利益损失还在其次,污泥处理问题才是我们的心病。”史涛解释,污泥中含有许多细菌,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渗入地下不仅存在污染土壤、地下水的风险,因其自身含水量较高等因素,还可能危及到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污泥处理问题迫在眉睫,2021年12月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进知解”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项目建设及污染治理工程现场等地,了解到了尧柏水泥的这桩心病,当即行动了起来。
该局指导帮助尧柏水泥整理了情况说明书,于12月10日和企业一起联名向市政提交了复工申请。随后该局工作人员也没有坐等回复,而是层层跟进处理进度,于12月28日得到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的批复。31日,尧柏水泥停工一个月后得以顺利复工。
史涛表示,如果没有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的及时帮助和跟进,仅准备材料、实地考察的时间就可能贯穿整个冬防期,而少停工一个月企业能少损失2千万元。正在一旁翻阅查看记录资料的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队长王文忠闻言笑道:“我们每一步处理都是经过仔细考量、反复研讨做出的决定,可不是随便就开的‘绿灯’。”
为了保证污泥及时处理,同时兼顾冬防期的大气安全和污染防治工作,商讨后由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勉县分局分派出一名工作人员驻扎在了尧柏水泥厂区内,全天候不定时对企业的各类排放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直至冬防期结束。
据了解,在“进知解”活动中,该局工作人员不仅会听取问题,了解企业所忧所困,还能准确把握企业在履行环保主体责任、达标排污等方面需要化解的矛盾问题,充分兼顾企业正常生产,做到摸实情全面彻底,找短板找准看清。
“针对提出问题和反映诉求,能马上解决的会现场给出解决意见,不能马上解决的,我们会做好解释说明、现场记录反馈,统一梳理汇总至市局‘进知解’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之间,会建立民意办理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形成工作闭环,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王文忠说。
监管不忘帮扶 做有原则的执法者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在进行一线工作时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现场办公、限时办结、服务承诺、“改革体验官”等制度,开展“企业亮痛点、政府破难点、部门疏堵点”的营商环境调查测评工作机制,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得益于工作人员对我们及时进行的生态环保业务指导,如今我们才能抓住机会,走在国家相关政策之前对企业的全局发展进行规划改造。从长远看,不仅减少了资金投入还让我们成为了环保的最大受益者。”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钢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罗朝阳说。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原定钢铁行业力争2025年达到碳达峰的目标,延后五年完成,即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罗朝阳口中的“走在国家政策之前”是指汉钢早在2019年就在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帮助下,投入资金进行项目提升改造,目前正在努力朝着B级企业的方向前进。
“我们所有排放物一直以来都是达标的,但今天的标准放在未来就远远不够了。环境局请来专家、行业专业人员,从技术层面、设备运行层面跟我们反复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一次性投资到位是最优解。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超低排放。”罗朝阳透露,汉钢围绕节能降耗、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创建绿色工厂等目标制定了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发电、煤气回收综合利用发电、炼钢轧钢饱和蒸汽回收利用发电、中央水处理废水零排放等多项技改项目,累计投资超25亿元。
改造期间,不断变更的排污口需要环境部门不断跟进检测并出具新的排污许可。罗朝阳感慨道:“每次提交的申请,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回复,即使天色已晚或者是半夜,只要收到我们的消息,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们就会及时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安排专家进行评审。”
学党史促实干,汉中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企业、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将党史教育学习内容融入工作生活,做到了对象全覆盖、情况全掌握、问题全解决、工作全结合。同时,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完善优化服务机制和纾困解难机制。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例例具体事件中,该局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执法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学党史、悟思想、护生态,既当好了企业、群众的联络员,也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问题,基层久拖未决的“老”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问题,发扬了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当地供稿)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