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聚焦艺术与科技,为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增值赋能

2022年07月14日 16:00:10 来源:中国城市网

7月13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我校东校区讲学厅举行。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管理办公室、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五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道格玛设计事务所、尚诺柏纳策划设计集团、华阳国际设计集团等行业的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选择。学校党委书记凌靖波,党委宣传部、科研处、规划处、美术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开班仪式由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钟健雄主持。

image.png

凌靖波在致辞中指出,岭南侨乡建筑文化与艺术具有独特性,我校将充分发挥“技术+师范”特色和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盘活侨乡古村现有资源,深化侨乡文化的内涵,建设侨乡建筑艺术研学基地,创新岭南建筑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为传承和彰显岭南侨乡建筑的历史文脉贡献“广师大”智慧。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陆琦教授表示,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冲击了城市聚落,而乡村聚落,尤其是保留传统聚落环境与业态的乡村聚落,却普遍能独善其身,止疫于乡野。聚落是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载体,其空间营建也应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弥补当前城市聚落营建短板并探寻乡村聚落发展新思路高度契合此次项目开班培训的宗旨。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伯勋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粤港澳高校间相互融合发展拥有优渥的“成长土壤”。此次项目开班恰逢其时,通过聚焦艺术与科技,紧跟大湾区经济发展建设,从而体现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的专业发展规划特征,共同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image.png

我校美术学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吴健平教授介绍:

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一个宗旨“以侨架桥”四个字!

架:历史与未来的桥—复兴伟大的“中国梦”之桥;

架:中国与世界的桥—传承伟大的“一带一路之“桥”;

架:本我与大同的桥—赓续伟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桥”。

我们既要有崇高精神理想,也要有务实的开拓精神,这就是“以侨架桥”赋能乡村振兴。

《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将以推广侨乡建筑的遗产价值教育为目标,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打造懂理论、会实操、高水平、接地气的传统建筑保护与创新设计人才,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筑艺术人才增值赋能。

学员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许岱珺认为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研习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与经历,更是一份荣誉与鼓励。她代表全体学员表态发言指出,将严格遵守培训项目的各项要求,强化自我管理,与各位学员切磋交流、互补长短、共同进步,以开放兼容的精神在研习活动中拓展思维和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积累自己,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做出贡献。

image.png

作为项目实施的监督专家,广州美术学院的吴卫光教授、庞国华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杜肇铭教授等就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理念、建筑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度交流。

image.png

据悉,本次研习班学员来自山西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25所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广州市名匠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行业人士。研习班将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讲座、艺术采风、交流研讨、集中创作等形式展开教学与科研活动,为期62天。

责任编辑:韩利
  • 建筑艺术
  • 艺术
  • 岭南建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