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五期明湖论坛暨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2022年年会”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地方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与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元宇宙技术背景下,城市文化建设、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学术讨论,并从实践的角度为元宇宙赋能城市空间更新、建筑遗产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多元的创新思路。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吸引了校内外师生与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共50余人的参与。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李俊奇进行开场致辞。他指出,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主要致力于对建筑文化进行研究,通过践行文化建设和交叉学科等国家战略,对优秀的中国建筑文化进行挖掘、总结、传承,最终将其发扬光大。学校举办明湖论坛,就是希望建立起交叉学术论坛的平台,汇聚各学科的力量对建筑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他强调,对文化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历史,也要关注未来,其中数字化、信息化和建筑文化的结合就是一个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方向。学界对于元宇宙和城市文化未来的想象为建筑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思路,也为建筑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同时,总结汇报了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一年来的课题成果,并提出接下来基地将会继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完成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
(图为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李俊奇进行开场致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书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德友协副会长曾任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新星出版社副社长于九涛教授以“重新定义真实——元宇宙与城市文化的未来想象”为题,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出发,在系统梳理元宇宙的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为大家展示了城市空间极具科技感、酷炫感十足的未来形态和数字藏品的价值与内涵,并且总结了现阶段建设元宇宙城市空间的实现路径和防范虚拟与现实脱离的前瞻性警示。既整体性的介绍了元宇宙的所包含的文化产业,展示了行业前沿的设计作品,又介绍了人类试图用图像再造真实世界的学理历程,是一场包含学理性和普及性的分享。
(图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书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德友协副会长曾任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新星出版社副社长于九涛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北建大·品览人工智能设计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涵评专家徐跃家博士从微观技术层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城市空间的数字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进行了深入阐发。徐老师主要阐述了两部分的内容,首先是对建筑物的虚拟化过程,他分享了“重走五四路”和“梦回古罗马”的具体案例,为大家分享了古建筑数字化的过程,即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对算法的不断提升,完成对传统建筑材料的数字化过程,并且通过对建筑材料材质和光影的不断改良,增强元宇宙中建筑的真实感。其次是对数字资产的二次创作过程,发挥数字资产的文化价值的过程。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最终的愿景是让建筑空间本身成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而不仅仅是一种服务型的居住性产品。
(图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北建大·品览人工智能设计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涵评专家徐跃家博士)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建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高大伟、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岳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并且根据北京古迹修复、北京公园城市建设、园林文化传播、城市景观游览、北京红色文化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元宇宙技术的未来运用提供了多样化、具体化的思路和方向。如: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数字化以进行元宇宙古迹修复活动、运用元宇宙技术拓宽北京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通过元宇宙建设推动北京红色文化与建筑文化的深入结合等,这些与政策要求和行业痛点紧密结合的新想法是推动基地始终紧跟创新、紧抓先机、始终位于学科前沿的关键动力。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北京建筑文化基地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景仙教授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基地一直注重对建筑文化的研究和对历史的传承,基地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他表示,本次论坛不仅收获了两位主讲人从宏观理论和微观技术视角对元宇宙的阐述,还收获了各位专家关于基地未来学术发展的真知灼见,基地会虚心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在相应的研究和成果上,运用元宇宙等多样化的创新性的技术,做到见建筑、见人物、见事件、可交流,同时坚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的“两个结合”原则,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价值引领。随后,孙书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参会以及一年以来对基地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为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北京建筑文化基地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景仙教授进行总结)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