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漯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经过3年的康复训练后,天生患有听力障碍的小琪雅能够正常与人交流。今年秋季,6岁的琪雅和健全孩子一样进入小学随班就读,开启人生美好旅程。
在漯河还有很多像琪雅一样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今年,漯河已有1120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救助,超额完成省定康复任务,完成率为154%;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服务满意率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满意率均为100%,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创新保障机制 夯实康复基础
残疾儿童康复是一项抢救性工程,事关残疾儿童的希望和未来、残疾人家庭的幸福安康。漯河市委、市政府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作为“十大民生工程”,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市政府残工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力量整体推进,保障残疾儿童救助数量连年攀升,救助标准逐年提高。
强化政策保障。漯河市残联联合10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从0-6岁扩大至12岁,拓宽救助范围,扩大救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视力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年,舞阳县将其他类别康复救助标准提高至17000元/年。
强化资金保障。漯河市推动市县两级财政将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实现应救尽救;推动医保部门出台办法,将儿童康复病组单列,减少住院时长和医保报销额度限制;出台《漯河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脑瘫儿童康复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逐步将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让更多残疾儿童家庭受益。
强化机制保障。全市创新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四化”管理机制》,推动审核便捷化、结算效率化、评价常态化、创建品牌化;规定审核时限,明确同一年度残疾儿童可享受的救助项目,推行“预付+结算”方式,建立“月总结、月反馈”常态工作机制;支持康复机构针对残疾预防、早期干预、服务内涵等方面创新实施项目化、品牌化培育,形成“一机构一特色一品牌”创建新格局。
突出质量提升 锻造服务品牌
开展漯河市“残疾康复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康复质量“六个一”提升活动、“辅具有爱 行动无碍”行动……近年来,漯河市以活动开展促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提升。
拓展服务促效能提升。漯河市动员康复工作者组成康复服务工作分队,定期走进残疾人家庭,耐心解决家庭康复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疫路有我,康复同行”行动,线上线下齐发力,不间断提供康复服务;康复服务机构通过电话指导、钉钉直播课、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持续为707名残疾儿童提供线上康复训练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创建团队促技术提升。全市创建“1+4+N”团队,即漯河市残联1个主导,成立特殊教育、康复技术、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心理疏导4大专家服务团队,开展学术交流、心理疏导、康复医疗等N项服务活动;引导康复机构开展康复教学公开课、开展玩教具技能大赛、康复技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活动,倾力打造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新高地。
评估考评促质量提升。全市成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推进、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组,台账推进、狠抓落实;开展康复系统信息核查“过一遍”行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康复救助过程中的难题;吸纳高素质人才,建立评价人员库,探索“双随机、一公开”评价模式,推动康复救助全流程管理、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监管。
丰富载体促成色提升。漯河市残联联合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设立天使家园和明心家园项目,举办“因爱成长”等心理健康讲座,关爱残疾儿童家庭;开展“融在一起,合出快乐”等残健融合教育活动30多次,让残疾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康复;开展儿童轮椅捐赠活动,为49名残疾儿童发放儿童轮椅;坚持“全生命周期”康复理念,建强育优管好社区康复机构,高标准新建11个社区康复示范站,规范提升19家已有社区康复站,为残疾人提供“家门口”康复服务。
聚合工作势能 赢得群众口碑
残疾儿童是迟开的花朵,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漯河市积极回应残疾儿童对家庭康复及个性化康复等服务的新需求,凝聚各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帮助更多残疾儿童向阳而生、逐梦而行。
聚合部门力量。全市全力推动教育部门加强融合、全纳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17%;司法部门聚焦残疾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发放“法治爱心礼包”600余份;卫健部门组织专家开展各类康复讲座。漯河市残联还联合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建立筛查救助常态化衔接机制,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确保早筛查、早干预、早康复。
聚合机构力量。全市严把标准,周密组织开展服务机构认定工作;以评促质,对资金使用效益、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和效果等督导,持续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同时,建立考评指标,评出年度“示范机构”“群众满意机构”“达标机构”。
聚合家庭力量。全市充分利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康复知识、惠残政策等宣传活动,评选“康复小明星”,激发残疾人家庭坚定康复信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微信群、举办培训班、开展交流会,提升家长的康复知识和技能。
“每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康复服务能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增进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漯河市残联党组书记李国平说。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