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播是影响区域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认为,要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亟需保障区域经济健康运行、提升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为此,需要完善的监管指导、风险识别、内部治理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评估是当前直接有效的途径。
在寇纲看来,通过地方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评估,可以提升地方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可以敦促金融机构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风险机制、决策机制,可以推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数据库构建。
为了综合提升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能力,寇纲建议从“顶层设计+微观治理+内部培育”的角度构建区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分层评级,具体而言:
一是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地方金融“评级-处置”的全链条监管事权划分机制。建议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与证监会,制订全国统一的地方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案。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对象评级中的话语权与参与度,前移地方金融风险处置档口。
二是微观治理上通过金融监管评级的地方化提升地方金融机构监管评级的规范性。建议由发改委牵头、协调工信部配合,依托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构建地方金融监管数据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数据的风险分析与预警作用。以数据为基础,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差异化的分层次的系统重要性地方金融机构评估。
三是从金融监管机制上依托机构评级培育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建议由国务院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出台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的指导性实施意见。依托地方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评级,推进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在差异化分类资金救助、应急处置等制度,并通过评级结果,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建立风险覆盖全面、管理透明有效的风险治理架构。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