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韵 (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1934年上海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年起,先后任因抗日战争迁入四川磐溪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1942年旧教育部报批为)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 年3 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
潘韵先生一生的创作十分丰富,且他的作品具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其作品敢于求变创新,抒情写意,凸显主题。 同时,在构图造型方面也突出个性,使作品具有写实张力。
潘韵先生是当年民国美术年鉴推荐的和潘天寿并列画坛的明星,是一位有良心有良知、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民艺术家。
早在40-50年代初创作的《黑白二水洗牛心》,《万壑千岩白练飞》,《远望接引殿》。《江南农邨布置生产图》,他已是浙派山水、人物画的 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又于刚直强倔之中 蕴藉温婉,韵而不靡,工而不诡,雄秀兼至,格调双谐。他的写生眼 力独特、笔法娴熟,画面精审坚实,线条刚健俊逸,不故意矜炫古雅 却自有高致;他的山水画无论是起承转合、回抱皴托,皆能舒展自如, 浑厚雄健,神舞韵动,过目难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潘韵先生于50年代创作的《解放大西南进军图》,此作品长达20余米其中人物就有1千多个,现在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画,场面恢宏壮观,气吞山河,奠定了潘韵先生新山水画先驱的坚固的地位,堪为中国画史上的不朽经典,光照千秋。
潘韵先生生活,工作的年代,正是中国经历着巨大社会转型的时代。在特殊的社会情景中,中国画创作有传统向现代嬗变,中国画教学也经历着从以往的师徒传授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化,潘韵先生称得上是这些变革的实践者和见证人。
潘韵先生擅长山水画创作。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元代倪云林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 。20 世 纪 50 年代的代表作《春之晨》,被誉为新中国新国画的前驱;《解放大西南进军图》蔚为大观,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如《灵隐》、《开国大典》、《修建运河堤》、《下龙湾》等都有较强的时代感。1981 年 11 月,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专门展出潘韵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近 60 幅,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先后在《浙江日报》、 《新美术》与《浙江中国画》上发表。其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而活脱;追求骨法,刚硬爽直,犹如其心直口快的个性。在经几十年锤炼,终于形成传统功力深厚,既富古趣,又富新意,苍劲明朗,清心淡意的个人画风,成为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杰出代表和新山水画的先驱,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国粹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和续承光大者,潘韵先生人品高尚气节清刚,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度有责任感的人民艺术家,50年代潘韵先生担任绘画系创作老师带领学生到余杭丁河乡体验生活,一方面访贫问苦和群众打成一片,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画速写,收集了很多创作素材,潘先生自己画了很多速写生和写生稿,有关人物、场景、背景和农具等速写稿资料,回校后,创作了人物画长卷《江南农村饰置生产图》应运而生,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是浙江新人物画的开创者。
他的一生致力于把中国画从文人、士大夫的金字塔中解脱出来并让其走进民众的广阔天地的艺术理想,他以百姓之心、童心、喜乐心、 平常心作画,让活泼质朴的精神涓涓不息地涌动,大大开拓了中国画的天地,山水、花鸟、人物、金石诗书皆有涉猎且造诣深厚,他笃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旨,寂寞求道、持志敬业,以真气行笔,千笔万笔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达到了“我手写我心”心手双畅的高妙化境。
打开历史背后的真相,寻找尘封在书卷中的历史秘闻。
早在 1940 年冬,潘韵先生就因潘天寿先生推荐,受聘于中国美 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1945年9月应谢海燕先生之请创作的《磐溪艺苑图》,不仅是先生早年名作,更因为历任校长 林长眠、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和代理校长李超士相继在画上题辞而传为艺坛佳话,也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史中极为难得的图像这资料。 此后学校几易其名,数迁其址,而潘韵先生一直执教于此。五十多年间,潘韵先生致力于基础教学,兢兢业业,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他不仅为国画系绘制了大量的课图稿,还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山、陆维钊、顾坤伯、黄曦、陆俨少等先生一起摸索出一套有临摹、写生到创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成为中国画教学的新模式。这套一直延用到现在,并仍在今日全国艺术院校被视为典范的教学新模式,为中国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后的莘莘学子均得益于此。今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汇聚了大批在此领域最为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毕业生的整体实力也远胜于他处,均拜此教学模式之赐。当下我们目睹中国画系的兴盛之时,不禁会怀念起潘韵先生等前辈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作为继承和发杨中囯传统囯粹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和续承光大者, 潘韵先生人品高尚、气节清刚,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民艺术家,成为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杰出代表和新山水画的先驱,晚年重新带学生后,不顾年迈体弱重病缠身,勤奋的编写教材致力于发展中国的传统本位文化的建设去编写学生教材。
1979年11月底终于出版了“树石画谱”,发行后受到教育界的好评,几次再版发行供不应求,一致认为潘韵先生不但是个好画家,还是一个好教师,被美术史论家成为中国画永远的教材。而有些老师把精力放在商品画的制作中,很少花精力在学生的教育上,潘韵先生于1985年驾鹤西去,他的众多作品留存于世,成为祖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在传播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时光的流逝,像潘韵先生这样曾经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做出突 出贡献的大师,他们的身影却逐渐远去,他们的影响也日见隽远。历 史需要不时重温,对他们的纪念就是对我们赖以维系的精神血脉的辨 识,亦是对精神家园的回归。追忆潘韵先生的一生,他的作品和精神 将永远得以传承。 (张聪煦)
(以上内容不代表本报观点)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