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郭军,社会事务和殡葬管理处处长李鹏飞、养老服务处处长高静出席,介绍冬季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情况。
戈养年介绍,今年以来,陕西全省民政系统以开展主题教育“百县千镇万村”大调研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各项各类救助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0亿元,走访困难群众52.6万人次,全力保障近30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他们困有所济、温暖安全、衣食无忧。
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实施提标扩围工程,分别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等特殊困难人员生活保障标准,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9.7万户、124.2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3万人,其中分散供养9.3万人。边缘易致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等“三类人员”中纳入民政兜底保障13.38万人,占比达到“三类人员”总数的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拓展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相关功能,汇聚205.17万条低收入人口信息,优化完善低收入人口因病、因残、失业、住房、主要劳动力死亡或服刑等预警指标设置,增强潜在困难群众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累计走访排查9.15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解决住房安全问题55人,安排集中供养379人。
解决好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困难
全面推行急难发生地直接救助,给予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今年以来,全省共实施临时救助39.9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4.3亿元。将“e救助”平台接入全省政务服务“秦务员”APP,拓展救助申请“掌上办”渠道,全年受理线上救助申请6.9万人次。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设置站外临时避寒开放式救助服务点1625个。帮助366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成功,落户安置身份不明的长期滞留人员22人,有效保障求助人员的基本生活。
鼓励各地大力发展服务类救助措施
积极促成全省1589家社会组织与7421户“三类人员”开展结对帮扶。各地共安排资金1.1亿元,用于第三方入户调查、困难群众探视探访、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构建形成线上动态监测、线下走访排查的主动发现立体网络,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等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村(社区)建立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响应服务队19969支,配备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21069名,救助困难群众10.7万人次,用“大数据+铁脚板”,走出主动发现救助的“暖心路”。
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
今年以来,已先后下拨中央及省级资金共计2亿余元,用于全省3677名孤儿及709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拨付、助医助学项目、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及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开展;下拨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7亿元,惠及残疾人107.2万人。针对困难群众过冬问题,按照城市低保每户1200元、农村低保每户500元、城市特困人员每人1200元、农村特困人员每人500元的标准,向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冬季取暖补助,确保城乡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截至目前,已向138.6万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助4.3亿元。
戈养年表示,下一步,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确保困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王思敏)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