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勇担时代大任、推动强国复兴伟业,需要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场场接地气、扬朝气的理论宣讲,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报道,一点点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的道德星辉,一场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2023年以来,山东济南槐荫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武装有力、文明创建有情、新闻宣传有效、文化文艺有为、意识形态有序,持续守牢了槐荫文化之根、深耕了槐荫文化之美、彰显了槐荫文化之力,为强省会建设凝聚了奋进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理论武装“走心”又“出新”
如何把“大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槐荫区坚持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政策主张,以生动的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田。
槐荫区把强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提升全区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重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进行安排部署。扎实做好了重大主题宣讲,持续擦亮“理响满槐”宣讲品牌,通过“槐荫少年说”“小院茶馆”“强国聊吧”“板凳课堂”等一批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举办了“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大赛,从百姓名嘴中挖掘培育宣讲能手,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向边人讲身边事,通过真人真事真情感传递党的声音,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传染力吸引力。2023年,累计开展宣讲活动60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75万余人次,理论宣传持续走深走实,工作经验在《支部生活》《大众日报》《山东宣传工作》等刊发。
下一步,槐荫区将坚定不移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区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严格落实各类学习制度,深化“理响满槐”宣讲品牌,构建“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榜样讲事迹、百姓讲故事”的宣讲矩阵,持续营造全区深化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
践行核心价值,城市形象“靓丽”又“出彩”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槐荫选择在点滴中涵养、在时间中沉淀、在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
勇救落水女孩的崔崔、暖心大爷张建祖、生命接力的宋家桥村民……一个个榜样之光映照槐荫;积极打造省级“黄河岸边·稻香花海”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区,多措并举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润泽城乡;2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各类公益志愿服务队深耕实践沃土,让文明实践走进了群众生活、走入了百姓心田。
当前,槐荫区正不断夯实“志行槐荫”文明实践品牌建设,全区志愿者服务队伍1960支,人数已近14万人,累计记录服务时长超267万小时,去年一年,共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月均完成群众反馈“微心愿”项目500余条。
今年,槐荫区将继续聚焦培根铸魂育人,全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开展各类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推进槐荫榜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展巡讲巡演活动,持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密切联系的“三级纵轴”,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专员职能,推动文明实践群策群力;坚持群众满意是根本,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公共秩序规范提升等工作,扎实办好民生实事、高效解决群众诉求,真正凝聚起干群同参与、全民齐上阵的强大合力,让文明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奏响发展强音,新闻宣传“有力”又“有效”
做好宣传工作要在守正、贵在创新、重在实践。2023年,槐荫区用“一个声音、多个声部”的精彩合唱,不断推动昂扬奋进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
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9场,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策划推出了“聚焦两会”“走基层 看发展”“村村有好戏”“槐荫这一年”等14个专题60余篇重磅报道,制作“黄河大集”“来槐荫,买好车”“云赏槐荫”“舌尖上的槐荫”“二十四节气”等系列视频1400余部,累计浏览量1.4亿次。其中,5G+智慧旅游助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丁娇五一特辑、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5部产品被央视采用,100余个视频、图文多次被学习强国中央、省级平台采用,多部正能量视频登上本地热搜榜,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央级媒体发稿204篇,在英国、法国、阿联酋等30余个海外媒体发稿164篇,助力槐荫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加强融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优化“爱槐荫”平台运维,全年共发布稿件1.8万余篇,直播13次,充分运用“问政”板块,联合相关部门处理群众“线上”各类诉求。同时,不断增强平台社交功能,开展互动话题30余次,组织线下互动推广活动25场,激励引导广大粉丝利用拍照上传、打卡分享、奖券兑换等形式,活跃平台氛围,增加粉丝粘合度,当年,“爱槐荫”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17万人次,注册量11万余人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槐荫奋力加速跑、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槐荫区将持续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宣传,围绕重点工作做好专题策划,通过开展“一月一主题”新闻宣传,不断营造正能量、好声音充沛的社会氛围;加强各类媒体协作配合,建立“一键统发”传播机制,打造根植槐荫、辐射全省的新媒体集群,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传播好槐荫声音;加强“年轻态”融媒体产品生产,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基层治理平台,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形象大使”的浓厚氛围。
挖掘优势资源,文化文艺“亲民”又“乐民”
槐荫繁荣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2000余场“文化进万家”“放歌新时代”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07场小戏小剧演出活动,百余场“黄河大集”活动,为槐荫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近年来,槐荫区紧抓“艺术槐荫”建设,制定了《槐荫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大力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全区6人上榜“海右人才”评选,数量位居区县之首;倾力打造“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持续擦亮“这里最槐荫”文旅品牌,成功入选了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举办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全国古筝艺术盛典等一批国家级重要文化艺术活动;山东文旅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槐荫,围绕文化企业营收情况开展每季度调研,有效助力文化企业升规纳统;山东省首家“印象济南商圈文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区朗诵艺术家协会相继成立,文化组织力量不断加强。
以文兴城、以文塑城,已成为槐荫发展的共识。下一步,槐荫区将深入实施“文化+”工程,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槐荫特色“新爆款”文化产品;不断推进高端文化艺术与城市文化建设、文化惠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点单”方式,面向社区群众配送高端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持续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重点文化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研学游、康养游、民宿游、演艺游、体育游等精品项目,以“这里最槐荫”为主题持续举办文旅体验汇系列活动,不断激发文旅产业释放更大活力。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的一年,槐荫区将以“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为牵引,把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放在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的突出位置,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快建设文化兴盛、风骨独特的文化强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槐荫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