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年来,河南中烟洛阳卷烟厂坚持育人、选人、用人并重,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计划”、后备人员“远航计划”和新进员工“启航计划”三航人才孵化方案;搭建“关键岗位后备”“顶尖人才后备”两个人才库;统筹实施导师带徒、搭建自学平台、开展黄金1小时自习等“N”种人才培养路径;建立“1”套积分量化动态管理机制等做法。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环境,有效激活企业人才成长的“一池春水”。
“育”字上下功夫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为提高人才培养精准性,洛阳卷烟厂卷包车间制定了顶尖人才“领航计划”、后备人员“远航计划”和新员工“启航计划”三个人才孵化方案,分阶段分层级精准培养,助力职工快速成长。
在“三航”人才培养背景下,青年队伍进取意愿更加强烈,卷包车间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2024年车间职工技能鉴定报名人数突破新高。对此,洛阳卷烟厂制定了“8+1”黄金学习计划,每周停产日安排专业导师,开展8小时的实操培训。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将鉴定取证自习室建在车间工匠室,鼓励职工利用业务时间,白班下班晚走1小时,夜班上班早来1小时,集中自学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加压增强理论知识储备。
人才培养要“精准滴灌”。
在分层培养的基础上,洛阳卷烟厂还不断扩展培养方式,包括组织线上学习、实施项目带动、开展双师带徒、实施精准培训、组织实践锻炼等,打好一套“组合拳”,实现“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全覆盖。
近年来,洛阳卷烟厂扎实推进“五个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涵盖操作、维修、质检等多种人才复合类别,为职工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清单,全程跟踪学习进度,将鉴定取证和实操考核做为判定标准,全力打造“一专多能”的新质人才队伍。
“选”字上严把关
“我们的车间维修、操作关键岗位青年职工占比仅15%,青年员工进位动力略显不足,对车间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卷包车间负责人说。
其实卷包车间的问题也是整个洛阳厂的问题,当前洛阳卷烟厂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整体年龄结构存在失衡问题。
基于此,洛阳卷烟厂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了维修、操作等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实施动态量化评价机制,将愿干、愿学、会写、会创、会讲作为积分标准,聚焦人员综合能力,验证培养效果。同时还搭建了积分管理平台,对积分进行实时排名,根据积分定期更新入库人员,激发青年人才成长动力,促进人才良性竞争。
“本次操作工公开竞聘成绩如下,如有异议请到车间办公室反馈!”在洛阳卷烟厂工作群里,人力部门负责人发出了这样一条通知。
近年来,洛阳卷烟厂全面推进公开竞聘上岗工作,出现操作、维修、管理岗位空缺时,严格制定竞聘方案,明确选拔要求,面向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公开竞聘。同时设定笔试、实操、面试等多轮考核方式,侧重综合素质考察,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全能型人才,形成有岗必竞、逢进必考、择优聘用的竞聘上岗机制。
仅在2024年第一季度,洛阳卷烟厂就组织了两次公开竞聘选拔,从后备人才库中选拔维修工4人、操作工4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7人,营造出了“岗位靠竞争”的良好氛围。
“用”字上激活力
走进车间创新联盟工作室,总能看到有人在电脑上练习着设备零部件的拆装。
他们使用的是洛阳卷烟厂自主研发的烟机设备的虚拟拆装实验平台,而开发者就是2022年新进大学生。
近年来,洛阳卷烟厂以公司数字化人才库建设为契机,发挥青年职工专业特长,挖掘创新潜力,为其搭建实训平台,提供相应硬件支持,解决了多个实际问题。
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们自主设计研发烟机设备的虚拟拆装实验平台,让职工在电脑上就能练习烟机设备零部件的拆装,既能反复训练又不影响设备生产,大大消除了实操练习的阻碍。软件工程专业的青年职工们自主开发零备件周期统计与预警系统和库存数据管理系统,“一机一档”建立机台数据,设置备件库存上下限及消耗预警,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备件管理复杂、机组数据无序等难题......
此外,洛阳卷烟厂还不断深化“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出台科技创新、项目摘牌制等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人才激励作用,鼓励职工参与科技项目、小改小革、技术改进等课题研究,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痛难点问题。同时突出青年人才作用,分专业为青年“量身定做”攻关方向,引导其在项目酝酿、立项、实施全过程均独立完成,做到“人尽其用”,全面激发青年职工内生动力。
青年人才能力强、活力足,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下一步,洛阳卷烟厂将持续厚植青年成长成才沃土,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评价机制,扎实做好青年人才“育选用”文章,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徐永琪 郑尧临)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