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普洱茶在“肝病肠治”上的科研发现

2024年05月23日 16:23:31 来源:科学与大健康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不醉人人自醉”……自有人类文明记载以来,对茶的各种诗文赞誉、雅趣典故,可谓源源流长,不拘一格。无庸讳言,人类,早已将茶融入于生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茶,尤其是普洱茶,有助于对脂肪肝疾病的有效防控,“肝病肠治”的科学理论,却是被研究人体代谢组学的贾伟教授经过多年科学研究予以印证。

贾伟教授在5月9日于天津召开的"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题为《代谢组学推动健康食品现代化》主题报告。

“我对普洱茶的研究已经10多年了。经过多次组学数据分析,发现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对于降低肝细胞中的脂肪量,降低脂肪性肝病,具有有益的调理作用。”5月9日下午,在于中国天津召开的“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贾伟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代谢组学推动健康食品现代化》的主题报告。他表示,随着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需求更加强烈,如何应用精准医学、数智科技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健康食品现代化提供助力,成为医学、大健康与食品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新锐观点和科学实践、发现,得到与会者的支持和共鸣。

“希望将精准医学技术更多地应用到健康食品中。”贾伟教授举例坦陈,如上所述课题组十几年专注于普洱茶研究,在普洱茶中找到了一种有效成分——茶褐素,它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代谢,并通过肠-肝代谢信号通路作用于肝脏,加快肝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代谢,这就是“肝病肠治”的科学原理。

既然茶褐素对人体疾病有如此奇妙的防控功效,什么样的茶中的茶褐素含量是最高的?贾伟教授表示,目前研究发现,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含量高过其他的茶,市场上一些普洱茶的茶粉、茶珍可能富集了更高含量的茶褐素。“喝多少这种茶才能有作用呢?”“每天喝含1-1.5克茶褐素的茶或茶珍,有助于降低肝脏脂肪,降低脂肪肝发病风险。”贾伟教授说。

“关于普洱茶降脂的机制,我们研究发现:普洱茶成分随着陈化時間出現显著变化。”贾伟教授诠释,我们用标准化的普洱茶代谢数据和安全性数据构建了一个数据库,建立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別系統,这个技术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发,为市场上的普洱茶产品评定级別。我们对1-122年陈化时間的普洱茶采用了标准的普洱茶芯片技术,分析了不同陈化时間的普洱茶产品芯片內容(检测化学成分、农药残留、微菌毒素),发现茶产品的陈化时间并不是越陈越好,从活性物质、风味物质的丰富度、安全性的变化来看,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时间段。

贾伟进一步向记者诠阐说,一杯茶里有成百上千个成分,有的是当初采摘时茶叶中就有的,有的是存放过程中随微生物代谢逐渐产生的。年份越久,成分变化越复杂。总体来说,茶多酚类有益成分的种类会随存放时间慢慢增加,但存放太久,总体成分又会随着微生物的代谢而逐渐下降。此外,一些霉菌毒素等有害成分也会随存放时间略微增加,尽管含量极低。

贾伟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阐述普洱茶在"肝病肠治"上的科学发现与有益的调理作用原理。

“因此,普洱茶类的产品存放时间应适当即可。”贾伟直言。

通过普洱茶在“肝病肠治”机制上的功效成分,贾伟表示,对茶叶中更多有益功效成分的挖掘,以茶基的理念制造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要有科学的数据采集和研究方法,同时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以充分发挥数智科技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病从口入。他希望,要用精准医学、数智科技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用于评价茶及其他大健康产品的品质,诚邀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加入到功能性健康食品研究的行列中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为健康食品现代化提供更多科学助力,以有益的、优质的健康食品来造福人类,惠及众生。

专家简介:

贾伟教授,现任香港大学医学院药理系终身讲席教授,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贾伟教授为欧洲科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科学学部院士,美国密苏里大学放射药学硕士、博士。主要从事代谢组学以及肠道微生物-宿主的代谢作用的技术发展以及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其中转化医学研究包括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代谢机制和新药发现研究。自2003年以来贾伟教授和他的团队建立了一个国际领先的基于质谱的医学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平台,承担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肠道微生物与肝病等多项研究,曾担任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973(2007年蛋白质重大科学计划项目 - 代谢性疾病的蛋白质功能和代谢组学研究)首席科学家,迄今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00余篇,Google Scholar数据库总引用超过4万次,H index 95。近四年连续获评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斯坦福大学“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Scientists)。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 Cell Metabolism、Cancer Cell、Scien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lood、PNAS、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2013年一项关于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与儿童肠道细菌互相作用导致肾脏毒性的研究成果被Science杂志入选当年全球十大科技突破。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科学与大健康融媒体总编 梓涵/文、摄)

责任编辑:张瑶
  • 肝病
  • 贾伟
  • 普洱茶
  • 代谢组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