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在松江举行

九城携手培育长三角新质生产力

2024年05月24日 19:29:48 作者:余新江

01.png

共建共享、共谋发展、共赢未来。5月24日,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举行,来自沪苏浙皖“一廊九城”齐聚上海松江,进一步扛起服务国家战略重大政治责任,加强九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为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加速培育长三角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与智慧。

02.png

会上,领导嘉宾、院士专家,以及科创企业代表等相继发表讲话、主旨演讲或发言,现场发布了AIGC文生视频《共育G60科创生态》《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授牌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见证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要素聚合项目签约。

03.png

秉持新发展理念,

真理之光照耀下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硕果累累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是松江对标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启动建设G60科创走廊八周年,是九城市共商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六周年。

十年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赋予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八年前,松江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开启了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创新之路。

六年前,九城市强化跨区域协同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和壁垒,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八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历经1.0版源起松江、2.0版联通嘉杭、3.0版九城共建,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在长三角一市三省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关心指导下,在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和长三办统筹指导下,九城市齐心协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了G60贡献。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的持续上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唯实唯干、拼搏奋进,持续实现了逆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

04.png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根据大会消息,截至目前,九城市GDP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77%;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1/7,累计增幅超过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2.59%;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全国1/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8。策源地松江规上工业企业数、产值规模、进出口额、“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均位列上海全市前列,R&D投入强度达6.79%,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比重上升到60%区间,克隆猴、嵌合体猴、大硅片、光刻胶、G60星座、新型航空发动机等入选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G60科创走廊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重要成果、重要品牌,充分印证了新发展理念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九城一体、协同创新,

加快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今年1月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未来信息产业发展,包括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早在2023年6月,长三角区域量子通讯相关建设成果已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发布。2023年11月,G60量子密码应用创新联盟(中心)已在第六届进博会G60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发起成立。本次大会,现场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提升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长三角G60联席办会同量子领域头部企业、专业机构,以“建网络、推应用、育生态”为主线,先后赴苏州、湖州、芜湖、宣城、金华、嘉兴、合肥等城市调研推进G60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工作,目前已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启动建设量子城域网跨省市互通、率先推进主要QKD设备异构组网、率先推进“产业+量子”场景应用。

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协同是激发动力的重要催化剂。根据安排,下一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网络,并充分发挥量子城域网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加速量子通信创新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05.png

卫星互联网产业作为未来信息产业,该产业集群建设涵盖了除卫星发射之外的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即上游卫星制造、中游地面设备和下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着眼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场发布了《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方案,九城市将坚持融合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完成绘制卫星互联网产业图谱、优化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创新生态、建立产业联盟(集群)、提高产业链协同水平、扩大应用示范场景、提升国际化商业化水平、建立工作机制等主要任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和要素对接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大会现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主旨发言中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全球科创影响力的关键着力点,是促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国家新一轮新质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承载区,探索区域先行先试,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力抓手,“必须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更高起点,全面理解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对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意义。”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

以国际一流科创生态涵养硬核技术创新沃土

在去年5月25日召开的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要“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并指出:“G60科创走廊的优势在创新生态,出路也在创新生态。”一直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深入落实《G60科创生态宣言》,以国际一流科创生态涵养硬核技术创新沃土。会上,现场发布的AIGC文生视频《共育G60科创生态》就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与会者对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06.png

大会现场揭牌成立了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并发布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聚焦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发展,区校携手共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卓越科创生态,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旨在促进区校贯彻落实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育国际一流的科创生态。根据合作协议,区校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汇集多方力量,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着力加强在高端智库、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发展、卓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7.png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会上还授牌了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

据了解,此次九城市共有37家单位申报,经自主申报、科技部门推荐、综合评审等环节,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结合九城实际,最终确定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入选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名单。此举将建立起覆盖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矩阵体系,充分验证概念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市场可行性、团队稳定性和政策可持续性,更好实现九城市仪器共享、数据共享、专家共享、标准共享、科创和产业要素上下游协同,实现研发、中试、量产高效衔接,形成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产业集群,展现“集群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09.png

大会现场,多名来自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领域的优秀企业家代表围绕各自领域发展现状与前景,结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一流科创生态优势等内容进行了发言。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7项要素平台的合作协议和9个跨区域合作项目的签约。

08.png

乘历史大势行稳,走人间正道致远。历经八年风雨兼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蹚出了一条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面向未来,艰难困苦、尚未玉成,筚路蓝缕、唯有奋斗。

责任编辑:朱兵
  • 通信卫星
  • 量子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