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内蒙古包头市第十四中学:凝心聚力,共育民族团结花

2024年07月12日 20:55:40 来源:中国城市网

“这场毕业典礼豪迈大气,更是我们蒙古族学校独有的亮丽风景线。孩子从这里毕业,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在刚刚结束的毕业典礼后,内蒙古包头市第十四中学的学生家长这样说。包头市第十四中学,犹如民族地区的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各民族青年学子的成才梦想。

包头市第十四中学始终坚守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课程改革、活动滋养、文化熏陶多举措并行的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的血脉之中,致力于培育新时代的杰出人才。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以党建为根,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磅礴伟力。党建是学校的根,也是凝聚民族团结的纽带。包头市第十四中学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锻造出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钻研的教师和管理团队,为学校推进民族团结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了磅礴力量。学校把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并实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独创“13451工作法”,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家长学校四个途径,运用思想政治引领、课程思政育人、校园文化建设、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五种方式,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培育民族团结示范学校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以课改为本,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坚固基石。在课改的浪潮中,包头市第十四中学勇立潮头,以改革为动力,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包头市第十四中学秉持“生本”“生动”“生成”的课堂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并将其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质疑、释放潜能。这一改革不仅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更让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学生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实现了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根本转变,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华丽转身。与此同时,学校还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通过制定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等措施,形成了以学科教师为主导、思政教师为重点、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思政工作格局,增强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认同感。此外,学校还实施了青蓝工程,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等形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如今,在日常教学中,各科任教师都能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点,并将其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活动为源,抓紧民族团结进步融合纽带。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民族团结之花璀璨绽放的肥沃土壤。包头市第十四中学始终坚持以活动为源泉,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开发出了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在他们在心中深深植下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校开设了“博雅”文学社、“腾飞”课本剧社、“奈日”合唱社等社团活动课程,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漫步于学校的文化连廊,仿佛走进了一个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画卷,那里展示着“各族人民一家亲,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话剧作品图片,诉说着内蒙古人民用宽广的胸怀接纳远方孤儿的温暖故事。在艺术教室里,师生们用歌声和表演深情演绎着“草原母亲”和“我的祖国”,这些歌曲背后蕴藏着深厚的爱国与团结情感。在美术课上,师生们共同赏析《昭君出塞图》;在古筝课上,师生一起演奏《嘎达梅林》,每一堂课都是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诠释。校团委打造的“红石榴”团校更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以“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为主题,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们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以文化为魂,深铸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家园。在包头市第十四中学的校园里,民族团结教育文化无处不在。民族文化主题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团结艺术走廊则介绍了56个民族的历史背景,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条条廊道悬挂民族团结教育标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今,无论是在校门口、科技楼外墙,还是在教学楼走廊、食堂、宿舍,都能看到以“守望相助、立德树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和展板,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师生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璀璨明星,包头市第十四中学将始终秉持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系列化、课程化、常态化,矢志不渝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基石,以精心培育的土壤与阳光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让民族团结的绚烂之花在校园中竞相绽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谱写民族团结与繁荣的壮丽篇章。(王晓瑞 孟峰)

责任编辑:尚瑞琳
  • 民族团结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