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小儿外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输血科等多学科通力协作,成功救治了一名出生不到3天、突发胃穿孔的“巴掌宝宝”。经过紧急手术,住院93天后,宝宝生命体征稳定,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于近日顺利出院。
与时间赛跑
紧急转运“巴掌宝宝”
5月21日中午12点,刚准备下班的新生儿科医生接到120急诊电话,一名出生胎龄28周,出生体重1150g的早产儿出现气腹25小时,而宝宝目前出生仅仅2天19.5小时,需立即转至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治疗。
新生儿科主任李忠良立即派出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周盈带队的转运团队,同时,紧急通知小儿外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输血科等科室,做好急救准备。
第一时间赶到龙龙(化名)所在医院,周盈发现,龙龙在呼吸机辅助下仍然呼吸困难,肚子鼓得像个充气的小气球,肠鸣音已经消失。转运团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病情,火速转运回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立即进行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大量气腹,情况紧急,必须立即手术。
多学科协作挽救生命
入院后2小时内紧急手术
早已做好全方位准备的各相关科室,全程开通绿色通道。超声科和放射科立即完善床旁检查,输血科快速备血,新生儿科迅速置管成功。小儿外科主任张玉海启动紧急手术程序,在麻醉科主任张绪东的协助下,精准迅速地完成了新生儿麻醉。
手术中,张玉海主任经过仔细探查,发现龙龙胃贲门部至幽门上方约3*5cm的缺损穿孔,局部呈黑色,腹腔内大量气体、胃液样腹水,上腹部纤维素样渗出,脓苔附着。张玉海主任小心翼翼为患儿进行腹腔冲洗和胃壁修补,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儿胃穿孔,合并严重感染,幸亏手术及时,不然很快会危及生命。”张玉海主任说。
新生儿科主任李忠良、护士长李翠等骨干力量全程跟进手术,直至手术结束,安返病房。
术后,龙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进一步的围手术期管理。安全渡过感染、渗漏、术后并发症等挑战,于术后7天,顺利撤下呼吸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龙龙逐渐脱离生命危险,各项指标明显好转,胃肠功能逐渐恢复,住院93天,康复出院。
科普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这种疾病首发症状以腹部表现(如腹胀、呕吐)为主,可迅速发展为休克,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为20%~80%。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多表现为胃穿孔,其原因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肌层发育障碍,导致胃壁肌层薄弱或缺如,当进奶或呕吐时,胃内压增高出现胃扩张,可引起胃壁破裂致穿孔。胃内的大量气体、酸性消化液和细菌,通过破口流入腹腔,可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进而发展成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该病十分凶险,及时手术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