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微治理”,“微”在哪?怎么“治”?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济南市槐荫区振兴街街道建宁社区给出了答案。社区优化“微网格”,以最小治理单元释放最大治理能效。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搭建党建网格新架构,推进党务、居务、居民自治“一网包揽”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人员治理,不断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体系,积极履职、担当作为,持续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质效。
聚焦内功筑基,提升团队“战斗力”
以学习赋能。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活动、讲党课等多种形式,将网格化工作同理论学习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及志愿者政治素养。同时依托“以工代训”专项培训,有针对性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平安稳定、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治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以活动聚情。小社区连着大民心,小网格连着千万家,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服务凝聚民心。为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社区网格员、居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宁社区开展了“消防安全主题活动”、“红色光影映初心”“唱响夕阳红”等活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也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及居民的凝聚力。以制度增效。推进“红色矩阵”网格管理模式,制定网格巡查机制,细化落实网格分工,推行社区安全“两个责任”制,实现辖区日常巡查定人定点全覆盖。党委书记亲自抓,以“一天一梳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座谈”为抓手,开展座谈交流会,梳理工作思路及问题,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鼓劲的工作氛围。
聚焦民心深耕,强化服务“向心力”
深入走访晓民意。“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建宁社区网格员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建立“需求清单”。根据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与医疗、司法、消防等机构对接,丰富党群阵地资源供给,形成“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与居民保持经常性互动和紧密联系,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变“被动解答”为“主动问需”。多方协同添动力。将在职党员双报到、专职网格员编组入户,发挥他们人头熟、关系近、情况清优势,形成纵向到底,以“小联动”推动“大服务”。“零距离”倾听居民群众呼声,确保民有所需,居有所应,邻里守望,破“生”创“熟”,打造“熟人社区”。通过召开小板凳居民议事会,顺利为兴和苑小区引进了新物业,实现了居民的事情“有处询”、“有人管”;与居民唠家常、心谈心,力促雨污分流工程顺利推进,做实“里子”,让小区更有“面子”。志愿服务暖民心。积极发挥社区党委书记党建指导员优势,多方联动奏响党建引领基层共治圈,挖掘辖区内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等红色资源,将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开展“聚力联动·与爱同行”开展智慧助老手机班;邀请“双报到”医院为辖区居民开展“邻里医家亲·党群心连心”爱心义诊活动;“学雷锋树新风爱残助残传美德”走访残疾人、“爱心集市”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居民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
聚焦居民自治,激发内在“驱动力”
搭建协商平台。一张桌子,一杯茶水,折射的不仅是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表达需求,更是社区扎实为民服务的日常点滴。社区开展议事协商,用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这把钥匙”。针对辖区老旧小区遗留问题多、矛盾多等特点,社区党委搭建议事会平台,把议事会作为居民建言献策、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渠道,坚持“议”出居民心声,“议”出解决急难愁盼的办法。社区将以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为各方“搭好平台”,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之关切”协商议事,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找准群众意愿和社区履职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服务。实施“红色物业”培育计划,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物业的指导,社区党组织对物业逐一开展针对性座谈,摸情况、解难题、促服务,网格员与物业不定时沟通交流,实现了居民的事情“有处询”、“有人管”。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物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物业管理模式。扮靓居住环境。明确环境整治提升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融合,协调各方资源,以网格为单位,网格长为责任主体,每天进小区巡查清理,及时清运了辖区建筑垃圾及堆放在居民楼下的长年无人认领杂物。“旧”小区呈现“新”面貌,让“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
下一步,建宁社区将会持续推动“一网包揽”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以“微治理”托起发展“大格局”,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效能,让群众呼声有应声、难事变易事、忧心化舒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