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河南省漯河市:“棚”发想象,苗育未来

2025年03月10日 19:28:17 来源:中国城市网

春日的河南省漯河市老窝镇支毛陈村,银色大棚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棚内,一株株烟苗青翠欲滴,嫩叶上还挂着细密的水珠。烟农黄军胜蹲在苗床边,轻轻拨开湿润的基质,露出烟苗发达的根系,笑得合不拢嘴地说道:“往年这时候,得天天盯着老天爷脸色。现在大棚里湿度温度全自动,苗子壮得像‘小牛犊’!”

多维聚力,浇灌“育苗沃土”

“政府给政策,企业送技术,咱农民只管甩开膀子干!”村支书于要停的感慨,道出了这场变革背后的“合力密码”。近年来,老窝镇政府将烟叶产业升级列为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投入专项资金配套修路通渠、补贴建棚。

“光有好政策不够,还得有人把事‘钉’在地上。”于要停说的“钉子”,正是老窝烟站站长丁伟。这个被村民称为“铁脚板”的80后站长,三个月往村里跑了50多趟:协调电力部门架设大棚专用线路,请来专家“手把手”教技术,带着村民调试智能喷淋系统。“丁站长建的微信群就是‘育苗120’,发个视频他立马‘急诊’!”育苗户马全收晃着手机笑着说道。

3D9A42E8-931E-485C-B107-005668DD208A.jpeg图为老窝镇智能温室育苗基地。李俊俊摄

黑科技“扎根”,湿润育苗藏着“满分答卷”

掀开育苗大棚的门帘,湿润育苗的“科技感”扑面而来:立体栽培架搭载草炭蛭石珍珠岩,让烟苗根系自由“深呼吸”;棚顶轨道式智能喷淋系统化身“精准雨师”,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喷淋苗盘,让每株幼苗都能及时“淋浴”;温湿度传感器、光照监测仪实时回传数据,农户手机一扫屏幕,就能远程调控大棚“小气候”。

12D7622B-3B43-4306-BC45-4DEE2D5D6D8B.jpeg图为技术人员查看温湿度传感器。丁伟摄

“传统育苗就像让烟苗‘泡温泉’,根系容易绵软无力。”技术员何麦良轻提一株烟苗,雪白的根须如银丝垂落,“湿润育苗则是‘健身教练’,通过干湿交替训练,让根须自主‘蹲苗壮根’。”数据显示,这种“逆境锻炼“使烟苗茎粗突破3.2毫米,较常规育苗增粗0.3厘米;根系鲜重增幅达到26%‌,形成致密的根须结构,根茎类病害发生率下降,抗旱指数提升。当农户轻触调控屏,智慧大棚正用科技重新书写育苗答卷。

0F5E9305-43B1-434E-9970-E6571B40490A.jpeg图为棚顶轨道式喷淋系统。丁伟摄

“金叶子”照亮振兴路,未来已破土

夕阳下,银色大棚泛着暖光,连片嫩绿的烟苗正在“科技襁褓”中蓄力。烟农王小有蹲在地头松土,身后是准备移栽的20亩烟田。“专家说这批苗耐旱抗病,秋后收成保准亮堂!”王小有高兴地说道。

06F867B9-5DB8-40F2-93CB-E34C1637BE1B.png图为湿润育苗烟苗成苗期。石江泽摄

老窝镇的蓝图正在抽枝——5年计划新增2座智能大棚,试点“烟苗+蔬菜”综合利用模式。“这样的湿润育苗方式非常先进,咱们的‘金叶子’要飘出河南,香遍全国!”晚风掠过田垄,送来丁伟与烟农们的热烈讨论。

“好苗育好叶,好叶富农家。”这是漯河市城区烟叶分公司技术团队常挂嘴边的话。而老窝镇支毛陈村的“金叶子”故事里,既有智能大棚里跳动的数据流光,也有农技专家扎根田埂的坚实脚印。当传统农业遇上湿润育苗的“黑科技”,当“银色铠甲”守护着破土的嫩芽,乡村振兴的画卷正随着烟叶的脉络,一寸寸铺展向远方。(李俊俊)

责任编辑:尚瑞琳
  • 农业
  • 三农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