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锦绣湖上,也照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哲诚便利店的玻璃橱窗上,“党员示范店”标牌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店主连啊斌正将新到的涂岭红茶摆上货架,这位当地曾经的村委副书记,用七年时间将一家小小的食杂店,打造成集便民服务、文化传播、公益实践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窗口,书写着新时代党员零售户的担当作为。
树高千尺 根深在土
成功的基础在于扎实的根基。2017年寒冬,面对小店的经营不尽人意,食杂店的经营模式愈发无法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时,他有点坐不住了,从那时候起每当消费者入店时,他总是趁消费者购物间隙,主动找话题套近乎,目的是想从他们口中获得市场信息,掌握当下消费者的偏好。“老板你可以多搞点活动,吸引吸引人流量”“你晚上也开店,为什么店招不换一个醒目点的,可以亮灯的那种?”,诸如此类,他都高兴的一一记录起来。用他的话说“我想转型,又不知从何入手,客户的声音就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最直观有效的”。也是机缘巧合,那一年,泉港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海丝新晟特色终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在跟客户经理一番研讨后,小店开始走向转型之路。
2018年5月,泉港哲诚便利店终端焕新。陈婷婷供图
三个月后,经过泉港区局(分公司)及专业广告公司团队的一番改造,60平方米的店铺焕然新生,智慧收银系统实现“刷脸支付”,全新的“海丝新晟”店招特别醒目,店内各式各样的专柜陈列使得商品分区井然有序。看着陆陆续续增多的顾客,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一回,一个老客户上门,随口说了一句“老板,怎么突然换了个风格啊”,他拿出小本子,“这还是去年您给我的建议呢”,在顾客的一声“啊,是吗”中,小店充满了笑语声。取之于民而又服务于民,小店的根基越加扎实,亦如乡亲们送的那盆“致富树”正在墙角倔强生长。
饮水思源 初心不改
作为一名老党员,连啊斌将服务群众的信念刻在心间,他深知吃水不忘挖井人。店铺生意日渐好起来后,他又闲不住了。在泉港区局(分公司)党支部的倡议下,他将周边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以党员零售客户为核心的“同心志愿服务队”,将帮扶理念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支队伍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台风“卢碧”肆虐时,他们发挥党员先锋服务队带头作用,顶风冒雨为社区配送应急物资2300余件,成为风雨中的“红色补给线”。而最让群众感怀的,是他们细致入微的长期帮扶,日常经营间隙,他发挥曾经履职村干部的群众基础,与团队成员深入村镇走访群众,了解村镇中的弱势群体,建立帮扶档案。
2025年1月,连啊斌与队员开展慰问帮扶活动。陈婷婷供图
奋楫扬帆 再启新程
学习是保持时刻进取的最根本出路,它是迎合未来的桥梁,更是攀登高峰的阶梯。小店在原有的“党员服务驿站”同隅开设了“读书角”。这处由泉港区局(分公司)协助改造的5平方米空间,收纳了不少来自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供来往人们在店中看书或品茗,互不干扰却又无比温馨。小朋友小屹就是店里的常客,他常常在店里一边看书写作业一边等爸爸下班一起回家。书架上“漂流图书”已累计循环借阅2300余次,顾客捐赠的书籍扉页上都写着暖心寄语。
2024年1月,小店增设志愿者服务驿站。陈婷婷供图
这几年,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征程上,小店也在摸索着自己的路劲,“福船”“盐雕”等地方文创产品被一一摆上了货架,“乡土盲盒”里随机搭配涂岭红茶、海贝手作等产品,还附带助农积分可兑换,助产助销在举止方寸间尽显温度。
夜幕降临时分,便利店橱窗亮起暖黄的灯光,展柜玻璃上倒映着连啊斌清点“助农账本”的身影。“读书角”悬挂的公益活动的照片,拼成醒目的心形图案,这既是人民群众的真诚礼赞,更是一位党员商户用初心铸就的精神丰碑,当商业空间升华为情感纽带,方寸店铺亦可成为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明灯。(陈婷婷、陈建彬)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