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颗赤子心,踏破108里路,这趟“行走的思政课”在抖音平台火爆全网,引发5.2亿次围观。无数网友留言:“这才是中国少年该有的模样。”他们踏出的不仅是青春足迹,更是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30年,108里路,2300余名赤子心,这场行走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祭扫,成为一代代人精神成年的加冕礼。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脚下的革命老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诞生于此。任山河烈士陵园中,396座青灰色墓碑静静伫立,其中158座属于无名英雄。这些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仅17岁,最小的才14岁。每年清明前夕,师生们从固原城区出发,翻山越岭,沿着革命先烈战斗的足迹,奔赴陵园祭奠先烈。
当部分青少年被贴上“躺平”的标签时,他们满脚血泡仍奋力前行的声影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3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师生们来说,却是一场漫长而坚定的坚守。从最初的372人,到如今的2300余人;从单一学校的行动,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项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
有人可能会问,在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为什么还要让学生们徒步108里路去祭奠先烈?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一步步的跋涉中。对于十几岁的少年而言,一日步行108里路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正是在这挑战中,他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当这些平日里被呵护的孩子,亲身体验到长途跋涉的艰辛,那些书本上的文字、历史课上的讲述,便都鲜活起来,化作心中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
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能的考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徒步途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彼此鼓励,没有一人中途放弃。当他们到达烈士陵园,面对那些年轻的生命,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先辈,内心的震撼与触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种触动,将化作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勇往直前。
教育的本质,从来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们走出书本、走进历史,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创新教育正在产生裂变效应,同心县800名新生重走长征路,盐池县6000师生徒步探寻长城文化,青铜峡小学生手绘108里路线图,“行走的思政课”已从固原辐射整个宁夏。正如自治区教育厅处长张杰所言,当崎岖山路变成教材,百里徒步成为教师,立德树人才能真正“活起来”。
30年风雨无阻,30年薪火相传。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是对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它让我们看到,在新时代,红色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湖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吴克思)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