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扬济南能源集团“一张网、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精神,让“知行合一,为人民服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企业文化、无需提醒的企业精神、时刻警醒的底线思维、为员工着想的思维模式”,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以“党建引领、文化认同、项目提升、数字赋能、服务精准、安全强基、布局未来、降本增收”为发展纲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号召全体能源燃气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工作落实,营造“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工作作风,展现新时代能源燃气人在改革发展中的“精气神”,推进“为生态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落地见效。
在我们的印象中,“战士”这个标签词条,是给予那些披荆斩棘勇敢冲在前头的人们的。他们身上的勇敢、无畏、坚毅与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正是时代洪流中最闪耀的灯塔。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隐藏着许多拥有同样精神特质的能燃“战士”,他们以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和逆行而上的使命担当,在危急关头将“安全是‘1’、‘1’失万无”的安全价值观化为钢铁般的信念守护着城市燃气管网安全。
1992年,刚褪下军装的陈鲁非还是个看不懂管网线路的“小白”,只能跟在老师傅的身后生涩地打着下手,做一些最基础的活儿。转眼间,陈鲁非已扎根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燃气管网抢修一线三十余载,在日复一日的应急抢险抢修工作中,他已熟练掌握切割、管件更换等多种维修技术,从打下手的“小陈”变成了独当一面的“陈老师”。在他长长的、整齐的脚印里,以及三十多年来初心不变的防静电工装里,能看见一名“匠人”的变迁,也能看见济南能源燃气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分秒必争的“应急先锋”
在一次管线运行故障维修任务中,陈鲁非处变不惊、胆大心细,经过迅速地现场勘查后,凭借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第一时间果断关闭故障点上下游燃气阀门,并身穿防护服毅然深入故障点阀门井,配合其他人员以高效有序的专业素养遏制住隐患的蔓延,极大减少了对周边市民用户的用气影响,得到现场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那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刻,我在现场,我会承担,我必须做些什么。”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陈鲁非表示,无论是抢修现场还是日常检修工作,每分每秒都是珍贵的,犹豫半分钟都是浪费时间,“我们在接到报修任务后,都会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出动,严格遵循行业标准要求,通常能在接到任务后的30分钟内抵达现场,为后续维修工作争取宝贵时间,这样能极大降低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安全至上的“模范标杆”
31年的护航之路,用户回访满意度调查长期保持在100%的成绩单,无疑验证着陈鲁非是一个“较真儿”的人。每次维修作业,从规范设置警示标识、严格检测周边气体浓度,到一丝不苟地穿戴防护装备,他会将安全规程执行到每一个细节。然而,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安全标准,既确保了维修人员的自身安全,更构筑起守护周边市民用户和用气环境的坚实屏障,让每一次“安燃护航”都成为安全与责任的完美示范。
“做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每一步都不能乱。”陈鲁非说,正是知道这份工作的艰巨,所以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甚至每次维修任务结束后,陈鲁非都会及时回访用户,跟进燃气使用的恢复情况,并耐心解答用户关于用气安全的咨询疑问,“所谓热爱就应该是这样吧,再苦再累都没想过‘敷衍’,因为个人的渺小,就更渴望为这座城市、这份事业出一份力。”
应急演练的“参与者”
如何能在紧急情况下,仍能做到思路清晰、镇定自若?陈鲁非表示,“积累”就是答案,与其在紧要关头投入重兵,不如重在预防。据他介绍,每年他都会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应急演练,比如模拟地震、极端天气等特殊场景下的燃气事故应对,以及各类管网抢修抢险的技术训练,他的表现都格外出色。
“过程很重要,但训练过后的总结梳理更为重要。”陈鲁非说,每次维修工作都是全新的挑战,“应急演练虽然给我们准备了‘地图’,但现场总会出现新的‘岔路’。”正因如此,陈鲁非每次演练结束后,都会用心梳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将碎片化的应对措施整理形成系统的应急方案,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今年已经“奔六”的陈鲁非,正在用行动证明能源燃气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职业素养。他三十余载的能燃历程,既是济南能源燃气事业飞速发展的注脚,也是“工匠精神”最真实的写照。能源燃气人将持续践行“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安全理念,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意识,持续锤炼应急处突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为泉城“安燃”的用气环境保驾护航。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