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在三亚的一场论坛上,AI成为重塑中国高校发展路径的关键密钥

2025年04月23日 16:21:52 来源:中国城市网

4月18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吉利人才发展集团和三亚学院承办、海南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image.png

来自民办教育行业的校长、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度对话,结合智慧课堂实践、产教协同平台搭建、大模型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从特色办学、产教融合、科技赋能等维度,系统地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效应以及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李连宁出席论坛并致辞:当前全球正经历从信息化辅助向数字化重构的颠覆性变革,AI技术既冲击传统教育模式,也为教育创新提供新机遇。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所在,就在于要搭建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平台,它将促进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打破教育与产业的这样围墙,让企业的技术前沿,真实场景转化为高校的教学内容,让学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社会需求,能真正回应社会所期待的创新实践。

image.png

教育的数字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叠加,不是“教育+AI技术”,而是一种重构的教育范式,要从过去的批量生产到精准育人,从经验决策转向到数据驱动来重构我们的教育体系。

中国民协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丹以“AI与民办教育的快车道”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性意义及行动方略。“民办教育因体制改革而生,现迎来AI驱动的历史性机遇。”陆丹表示,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在机制灵活性和行动效率上更具优势,能以更高性价比实现办学质量的跃升。当前教育领域已涌现200+大模型和智能化工具,但单纯技术堆砌难以突破教育深层问题,需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主导技术应用,推动教育生态系统性重塑。

image.png

陆丹呼吁建立起智能教育共同体,通过专委会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可复制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同时,聚焦核心场景,优先布局课程体系重构、教师角色转型、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领域;此外,把握投入产出优势,相较于硬件投入,AI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具备更高性价比,以此实现“借道超车”。

在论坛上,与会者重点分析了AI驱动下的个性化学习场景构建、教师角色转型路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同时聚焦民办高校如何通过“AI+产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针对技术伦理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研究院院长周傲英表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智能的自动化,其发展已突破传统科学引领技术的范式,转向技术倒逼科学突破的新阶段。他以AlphaGo、ChatGPT等案例说明,AI通过经验主义路径实现智能跃迁,而中国经验主义传统正契合这一趋势,为民办教育带来弯道超车机遇。周傲英认为,教育科技需从“ABC阶段”(基础技术堆砌)走向“ABCDE融合创新”(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构建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为民办教育在全球数字化竞争中开辟新赛道。

山东协和学院董事长王桂云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战略,民办高校需要从智慧校园基建升级、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学资源创新融合、产教协同生态构建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并特别提醒数据安全与伦理的现实风险,呼吁建立标准化保障体系。

阿里巴巴天猫校园CEO程少雄介绍了阿里巴巴旗下校园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布局,聚焦“让校园学习生活更美好”的使命,通过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校园新零售、共享服务、餐饮空间等场景。截至2025年,天猫校园已服务2200万+大学生,合作院校超1000所,包括清华大学、三亚学院等标杆案例,打造“校园会员店+MALL+共享服务”的立体生态。民办教育协同创新要以数据驱动、生态协同重构校园服务范式,通过开放生态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助力民办教育数字化升级。

image.png

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表示,生成式AI正深刻重构全球教育生态,民办高校如何把握科技浪潮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AI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挑战:数字鸿沟如何弥合,数字伦理与学术诚信争议如何解决,学生主体性消解风险怎样防范?这些问题已切实影响到校园教学与人才培养,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避免将AI简单等同于教育创新,坚守育人初心与价值理性。

image.png

“面对AI时代的变革,共识与协作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作为吉利教育的一员,三亚学院积极践行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跨区、跨界、跨线并行’的三个校园理念,通过区域联动、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多元交互,打破知识壁垒,重塑学习路径。”沈建勇表示,吉利教育孵化的新平台,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全场景解决方案,未来共同打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构建“一带一路”数字教育合作网络,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绘就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蓝图。

论坛当天宣布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颁发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员聘书。

现场,芯位教育还发布了芯位蜜线2.0版本、芯位培训、芯位校园智慧平台三款教育新产品。陆丹介绍,芯位教育计划在两年内完成12至15个产品“拼图”,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2个新产品,这些产品将优化大学资源,提升大学运行透明度与效率,让大学聚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核心功能。未来的大学物理空间或因学习方式变革而转变,社区化学习场景值得期待。

芯位蜜线2.0作为芯位教育的全新产品,是以AI技术为核心,深度赋能大学学业全生命周期的8个关键环节,探索AI时代教育新可能。芯位培训1.0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职业测评、职业决策认知、智能题库、在线考试、课程五大模块。芯位校园智慧平台则以教育新理念革新传统智能管理系统,构建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三个平行视角,依托教务管理与资源支持两大平台,深度适配核心业务场景。

此次论坛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还审议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和工作重点,并全票通过;围绕如何在民办高等教育切实落地数字化,进行了一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论坛”的现场讨论。

最后,陆丹强调,民办高校要积极把握“AI+教育”的窗口期,通过“渐进重构”路径实现从工具应用到生态变革的跨越。民办高校要明确数字化投入重点、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学生。全体同仁要凝聚共识,共同肩负责任,深入探索民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与方法,AI领航教育生态革新,芯位教育将全场景赋能整个高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韩利
  • 民办教育
  • 教育
  • 大学
  • 数字化时代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