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草专卖管理的战场上,河南省新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打假打私稽查队副队长王蕾磊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帜。他从退役军人到执法尖兵,从基层票据员到省级执法能手,他以“勤思、勤德、勤业”为信条,用十余年时光在烟草战线写下一段热血篇章。
军旅淬炼:铸就忠诚底色
2005年,18岁的王蕾磊穿上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6400部队之一员。两年的军旅生涯,锤炼出他钢铁般的意志,无论是凌晨五点的负重拉练,还是零下十度的野外驻训、反复拆装枪械的操练等,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养成了“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更赋予他“敢打硬仗”的军人血性。
2008年退役后,他选择扎根家乡,进入新密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他从卷烟配送站票据处理员起步,每天与数字、单据打交道,工作从未敷衍了事。“当过兵的人,做事就得有标准。”他常这样说。凭借细致和韧劲,他很快调任到客户经理岗位,后又转战专卖执法一线。2022年,因业务能力突出,他扛起打假打私稽查队副队长的重任,开启了与制假贩假势力正面交锋的征程。
勤思笃学:从“门外汉”到“数据猎手”
初入专卖执法领域时,王蕾磊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兵”,面对堆积如山的法律条文和错综复杂的案件线索,他选择用学习破局。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对照烟草专卖法逐条批注;案件研讨会上,他追着法制科同事探讨法律适用细节;深夜家中,他反复研究“资金穿透分析”“物流轨迹建模”等数字化办案技巧。
“传统稽查靠腿,现代破案靠脑。”这是他的口头禅。2023年侦办“7.15”特大假烟案时,犯罪团伙利用虚拟货币交易,跨省物流转运等手段逃避侦查。王蕾磊带领团队连续三个月追踪资金流水,从数万条交易记录中锁定关键账户,通过分析货运数据,绘制出横跨5省的假烟流通网络。最终这起涉案金额超600多万元、被列为公安部督办的一级案件成功告破,其数据建模方案被河南省局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勤德守正: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执法者手握权力,但绝不能滥用权力。”这句话是王蕾磊常告诫队员的。曾有涉烟商户试图通过熟人“打招呼”,请求对其违规行为网开一面。王蕾磊严词拒绝:“今天放一包假烟,明天市场就会多一百包。”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以来,他累计拒收礼品礼金10余次,始终保持“零违纪”记录。
但铁面之下,他亦有柔情。2021年,一位老年消费者买到假烟索赔无门,王蕾磊主动上门鉴别真伪,并协调商户赔偿。后来他又在辖区推动设立“12313服务日”,每月定期为零售户讲解卷烟鉴别知识。三年来,他累计受理投诉咨询130余次,被群众亲切称为“卷烟保护神”。
勤业冲锋:破网断链的“硬核担当”
在同事眼中,王蕾磊是专啃“硬骨头”的拼命三郎。2023年冬季,在侦办“1.11”假烟案时,为摸清犯罪团伙窝点,他连续一周凌晨蹲守荒郊野外的仓库。寒风刺骨中,他裹着军大衣紧盯监控屏幕,最终拍下关键证据。收网当天,他第一个冲进制假车间,当场查获假烟商标2万多个、打孔印刷涉案设备4台。
这样的场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并不罕见。近五年间,他共主导侦破重大案件11起,其中公安部督办案件2起,捣毁制假窝点5个,涉案总金额达1800多万元。更难得的是,他总结出“数据溯源、多点联动、证据闭环”的办案模式,推动全市假烟案件破案率提升25%。
荣誉背后:永远在路上的“尖兵”
翻开王蕾磊的履历表,顿感其荣誉熠熠生辉:6次获评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24年斩获河南省“专卖执法能手”、郑州市“三勤杯”技能竞赛二等奖等。但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最醒目位置却是一张新密市假烟流通风险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重点监控区域。
“荣誉属于过去,打假永远在路上。”如今,王蕾磊正带领团队研发“涉烟违法智能预警系统”,试图通过AI算法实现违法线索自动筛查。从军人到烟草人,从传统执法到数字作战,王蕾磊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守护着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马彩云)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