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部署深入落实,衡阳常宁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引导零售终端创新服务模式,助力老年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位于常宁市兰江乡元山村的“湘村636”加盟终端——金来超市,正是这一领域的典型代表。
店主王希明是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回乡后开了一家零售小店,本想大展拳脚,成就自己的一番作为,但现实总会给人沉重的一击,店铺刚开起的时候,生意惨淡,几乎没有什么顾客,王希明整日愁眉苦脸。
“王老板,你在这叹什么气呢?” 常宁市局(公司)的客户经理刘湘问道。
“刘经理,您有所不知,我这个店可能开的位置太不好了,除了一些老人几乎没有人来,我这梦想可能要折在摇篮里了,唉!”
客户经理刘湘永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数据比对分析,敏锐捕捉到该店巨大的老年群体消费潜力,又了解到店铺周围人口分布情况,建议王希明可以发展“银色经济”,在多番考量后,王希明便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以“便民+适老”为核心,将传统零售终端转型为集购物、服务、数字、社交于一体的乡村生活驿站,成为助力“银发经济”的生动实践。
精准定位需求,打造“适老化”消费场景
(金来超市外景)
“以前只觉得卖烟酒是主业,现在明白小店也能成为养老服务的‘神经末梢’。”王希明感慨的说。依托有利地理优势,店铺围绕老年群体需求优化商品结构,除传统烟酒外,还增设了低糖零食、无添加果干、老年营养品、便携式唱戏机、象棋、收音机、拐杖等商品,满足老年群体“慢生活”需求。
为方便老年顾客,王希明还推出了送货上门服务。李大爷是店里的常客,子女不在身边,腿脚又不方便。有一回,他家的电视机坏了,想买个收音机消遣时光,王希明得知后,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冒着小雨把收音机送到李大爷家。李大爷逢人就说:“在小王那买东西贴心,不但送货上门,连收音机都帮我们调好了频道嘞!”这样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店里的生意也愈发红火。
便民服务升级,构建乡村“温情驿站”
(金来超市金融服务站)
金来超市临近国道和村道交叉路口,村里很多老人不会骑车,只能在村口等车,有时候一等就是几个时辰。王希明注意到这一问题,便在超市门口设置遮阳伞、休息椅、免费茶水等,为乘车不便的老人提供舒适的候车点,并主动联系顺风车,解决出行难题。“这里离城区比较远,每天来来往往的车都不固定,常常因为等车,站的腰酸背痛,有了这个候车点,大伙都方便了许多,而且这里还有个用车群,只要把信息告诉老板往群里一发,顺风车一会儿就到了。”张大爷激动的说。
金来超市还增设便民服务区,将小店从“歇脚点”变成“暖心站”,超市内常年配备血压仪、急救药箱、爱心雨伞等设施,冬季提供姜茶、暖手宝,夏季供应西瓜解暑,让老人感受到“家门口的关怀”。 为了帮助老人解决金融难题,王希明借助湘村636平台与银行合作,开通惠农金融“助老服务站”,帮助老人代缴水电费、进行防诈科普知识宣传等,守护好老人们的“钱袋子”,每次大爷大妈们有什么不懂的,都喜欢过来问问。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村里老人的咨询中心。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店面人气,更让超市成为乡村老人的“温情驿站”,得到大家的点赞。
数字赋能,助力“银发族”跨越鸿沟
(金来超市乡村振兴专区)
“王老板,手机的字太小了,看不清,你能帮我调一下吗?”
“王老板,我孙子快过生日了,你能教我怎么给他发红包吗?”
每天,这样的求助都在发生。这些被时代遗忘的老人在数字化的洪流中裹挟前行,看着这些和自己父亲一样满头白发的老人,王希明决定开设“银发课堂”,教老人们使用微信支付、视频通话、添加电话号码、社区团购等智能生活小技巧,让这些“银发族”也能搭上数字化快车。“以前怕手机,现在离不开了!”68岁的李奶奶通过培训学会了网购,还帮邻居下单土特产,成了附近的姐妹圈的“潮”人。
除此之外,王希明还通过电商赋能,让土特产“出村进城”。常宁兰江乡位于衡阳南部,气候分明,因宜水支流两岸树木长青,映水成蓝而得名,盛产茶油、脆蜜桃、黄花菜和兰江柒醋等,村民闲暇时还会自制腊味、干豆角、笋干等特产,由于村中大部分是留守老人,既无销售渠道,也无销售方法,王希明得知这一情况,在小店开设了“乡村振兴”专区,帮助老人将自制腊肉、土鸡蛋、茶油、竹编等特产上线销售。2024年春节,店内腊肉销量同比翻两番,众多农产品通过快递卖到了深圳等地。小店还提供包装设计、物流对接等支持,让“山货”变“俏货”。
文化搭台,激活乡村“老有所乐”
(金来超市邀请医生为老人们做检查)
金来超市门前有一片很大的空地,王希明发现,很多老人习惯在饭后聚在店门口闲聊,他便在店外增加了一些桌椅板凳,还提供免费的茶水,大家在这里分享家长里短,不仅孤独感减少了许多,还能互相分享生活经验,彼此帮助,这里逐渐变成了老人们的社交据点。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王希明定期组织茶话会,邀请医生来店里为老人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等,每年还邀请一些非遗手艺人现场教学竹编、剪纸等,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王希明的“金来超市”,不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社区老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点滴行动,王希明在满足老年顾客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给予他们精神关怀,让这个小驿站成乡村老人们的“幸福枢纽”。
从商品到服务,从线下到线上,金来超市的转型印证了“银发经济”的广阔蓝海,更书写了“小店铺大担当”的民生答卷。未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双重驱动下,更多乡村小店将变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驿站,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底色。
【通讯员:庄格格】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