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乘卫星之眼 观地球万象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南和教学站组织全区中小学师生 收看学习纪实

2025年04月24日 20:05:18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5年4月17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南和教学站组织南和全区中小学师生观看了清华伟新科普讲坛第十期第113讲——《从太空看地球-浅谈卫星遥感》主讲人:卢麾,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

卫星遥感,简单来说,是一种从远距离、高空甚至外层空间平台,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来识别地面物质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它以人造卫星为平台,像是给地球安装了无数双“天眼”,打破了人类视野的局限,让我们能从太空这一独特视角审视地球家园。

卢麾教授在讲座中,详细阐述了卫星遥感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令广大师生大开眼界。在气象监测方面,气象卫星通过捕捉地球大气的各种信息,能够提前预测天气变化,如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预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赖的天气预报,背后正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发挥关键作用,让我们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卫星遥感同样贡献卓越。通过对植被覆盖、水体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持续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例如,利用卫星遥感能够精准监测森林面积的变化,及时发现非法砍伐行为,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这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在农业生产方面,卫星遥感也大显身手。它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情况、土壤墒情等,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使我们更为惊叹的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潜力。从早期简单的观测手段,到如今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多光谱、全天候的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技术取得了飞跃式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卫星遥感有望实现更高的分辨率,甚至能够识别地面上更小的物体;同时,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将大幅提升,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各领域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期讲座不仅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科学视野,增长了科学专业知识,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师生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以卢麾教授为榜样,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将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 王贝)

责任编辑:韩利
  • 卫星遥感
  • 地球质量
  • 航空航天
  • 人造卫星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