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叶中华)4月24日,记者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创新、保护、运用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北京位居全球科技集群第三,较2023年上升一位,彰显首都创新活力与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作发布。首都之窗李磊摄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介绍,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关键指标领跑全国。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19.9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六成;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66.34万件,同比增长15.5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9.81件,稳居全国首位。商标注册量、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23.74万件和129.68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2万件,植物新品种授权量达361件。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形成合力。市场监管、文化执法、海关等部门全年查处侵权案件超3000起,刑事拘留侵权嫌疑人572人;北京海关查扣涉嫌侵权货物69.8万件。司法领域,三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7万件,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数量同比增长76.9%,最高单案赔偿额达7056万元。
全链条保护体系深化,创新试点成果突出。北京在全国率先打通数据知识产权价值链条,238项数据获登记证书,完成数据知识产权质押1281万元,首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效力认定案为实践提供司法支撑。海淀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东城、平谷等区在民间文艺版权、地理标志保护领域形成示范案例。
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成效显著,三地联合开展跨区域执法行动,共建海外维权联盟,并签署科创园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北京2024年专利转让合同成交额达166.9亿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量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同比增长55.41%,惠及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近四成。
国际合作与公共服务双向发力。北京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北京市市长殷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活动中分享“北京经验”。公共服务方面,全国首个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发布,著作权登记实现全程网办,工作站覆盖全市108个点位。
潘新胜表示,2025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锚定五大方向。2025年,北京将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聚焦转化运用、全链条保护、公共服务普惠化等任务,建设产业创新联合体,深化京津冀协同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