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在故事中照见生命的真相》——记一期家庭教育读书会

2025年04月28日 23:17:21 来源:日照新闻网

“今天的读书会非常特别,下次一定还要通知我!”几位年轻母亲临别时的恳切目光,让我感受到这场精神相遇的珍贵价值。

在这个智能机械取代人类工作的时代,当广东政务大厅的虚拟公务员都能提供标准化服务,我们似乎正经历着文明的悖论:物质丰盈的背面,是无数家庭在精神荒漠中的无声呼救。速食时代的焦虑如暗流涌动,父母们把期待压缩成补习班的时间表,把关爱异化成进口营养品的购物清单,却在深夜凝视孩子……

读书会上,三依老师设计的"故事镜像"环节颇具深意。当五位母亲接力朗读同一则教育寓言时,奇妙的现象发生了:有人从字里行间看见童年未被满足的期待,有人在转折处触摸到亲子关系的裂痕,更有人在主人公的觉醒时刻潸然泪下。这让我想起荣格所说的“共时性原理”——当我们真诚面对故事,故事就会成为照见生命真相的魔镜。

现场有位母亲颤抖着倾诉:品学兼优的孩子突然拒绝上学,昂贵的心理咨询收效甚微,精心准备的东西都提不起孩子的兴趣。当三依老师引导她回溯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看见一个惊人的镜像——三十年前因自娱自乐被父亲责骂的小女孩,与如今蜷缩在房间的孩子,在时空隧道里形成了微妙共振。

“原来我一直在强迫孩子完成自己的未竟课题。”这位母亲恍然大悟时的泪光,恰似乌云缝隙透出的晨曦。这让我想起存在主义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洞见:真正的疗愈始于对生命故事的重新叙事。

教育部“双减”政策落地,我们终于逐渐明白:教育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农业的精耕细作。当会心读书小组的成员们相视而笑,我仿佛看见无数个家庭正在重构爱的语法——把“快点”换成“慢慢来”,将“必须”改写为“我懂”,让“为你好”蜕变为“我陪你”。

散场时,暮色中的城市依然车水马龙。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当父母们学会在故事中照见自己,孩子们就能在真实的凝视中找回成长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文明真正的进步——在科技狂奔的时代,我们终于懂得为心灵保留慢生长的沃土。

作者:唐澜芝

责任编辑:韩利
  • 读书会
  • 育儿
  • 早期教育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