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豫西大地,极端高温持续“发威”,给这片大地带来一场“卡脖子旱”。2025年5月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烟区降水量较常年减少50%,大坪乡四千余亩烟田面临“烤”验。嵩县烟区迅速行动,组织各烟站与烟农通过铺设滴灌带、调度水罐车与洒水车运水浇灌,并结合井窖移栽、小苗移栽等新技术,全力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铺起“天旱人不懈”的节水长卷,在翻滚绿浪中铸就科技兴烟的韧性基因。
在大坪乡马河村高端烟田示范区,成片滴灌带纵横交错织就的黑色脉络正将水流精准滴灌至烟株根部,烈日下飞溅起的水花映衬着农人的繁忙。“滴灌带省水又省力,一亩地节水一小半!”烟农老谢蹲在田埂边调整阀门。“坡地水汽散得快,就得靠滴灌带‘打点滴’。”烟站站长李杰介绍,滴灌技术使每亩节水40%,肥料利用率提升15%,非常适合嵩县“山高天旱路不平”的生产环境。
烟站职工指导烟农铺设滴灌带。
针对坡地运输难题,大坪烟站采用“三级接力”运水模式——洒水车负责主干道运输,改装三轮水罐车穿梭于田间小路,小型电动泵实现“最后一公里”精准送水。洒水车司机田师傅每天往返水源地与烟田十余趟:“咱这活是跟老天爷抢饭吃嘞,车轮碾过的每一寸土,都是乡亲们的盼头。” 据悉,大坪烟站共调配30余辆改装三轮水罐车与1台洒水车进行抗旱作业,日均运水可达1000立方米,这支“钢铁铁骆驼”大队,昼夜不停完成水脉接力,硬是从干涸土壤里凿出一条“活水路”。
烟田水罐车。
今年新推广的井窖移栽技术成为烟田抗旱的“致胜法宝”。烟苗栽入30厘米深的井窖中,窖内温湿度相对稳定,搭配两升“定根水”浇灌,一方小天地内打造烟苗独有“小气候”,昼夜温差比地表减少5-8℃,为烟苗撑起抗旱“保护伞”,相较于传统移栽方式,烟苗成活率提升至95%。小苗移栽技术则通过炼苗在前、深栽覆土,使烟苗根系木质化程度提升30%左右,做到扎得深、扎得牢,抗旱性显著增强,让烟苗展现出“逆境生长”的特性。据烟站技术员介绍,井窖+小苗这种新移栽方式,配合地膜覆盖保墒降蒸发等农艺措施,即便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烟田日均蒸发量仍控制在2.8毫米以下。
烟田抗旱作业。
滴灌纵横润千垄,苗下藏金意自闲。每一滴清流的奔涌都是科技与汗水的交响,每一株挺立的烟苗都是韧性与智慧的见证。此刻的嵩县烟区,耕耘的脚步不会停歇,滴灌带织就的生命网络仍在延伸。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躬身,都在证明对抗干旱最硬的底气,从来不是与天争胜的豪言,而是藏在滴灌带里的精细,渗入井窖中的执着,和烙在嵩县烟草人鞋底泥印里的担当。(田佳佳)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