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烟田垄头话移栽 小小“杯罩”省民心

2025年05月15日 17:26:49 来源:中国城市网

五月的烟田,晨光熹微中泛着新绿。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当家村的烟田里,嫩绿的烟苗顶着银白色的杯罩,像列队的小卫兵般整齐。在塑料杯罩下,嫩叶正努力舒展,仿佛迫不及待要拥抱阳光。

当家村烟农苗丁丑蹲在田垄间,手指轻轻叩击面前半透明的圆柱形杯罩,清脆的回响惊醒了附着在杯壁的露珠。“老苗,该给你的‘宝贝’透透气了!”卢氏县城关烟叶工作站技术员马志伟的声音从田埂传来。

苗丁丑直起身,古铜色的脸庞映着杯罩的银光:“马技术员,你来得正好,这塑料杯子当真神了!这半个月没下雨,咱的烟苗还这么硬挺,土壤竟还保持着半湿润状态。你看那些没用杯罩的地块,烟苗早早都旱得不行了。”“这杯罩移栽技术,核心就在‘保水+透气’。这杯罩白天能让水汽循环,晚上冷凝水回渗土壤,相当于给烟苗搭了个微型‘蓄水池’。”马志伟说道。

738FDFDC-F8F2-4611-8988-DC9F310FD599.jpeg

图为卢氏县沙河乡杯罩式移栽烟田。

不一会儿,田埂上,又有几个烟农围拢过来,话题从杯罩的“保湿奇功”转到了地膜的“老大难”。种了二十多年烟叶的孙海军说:“往年拔完烟杆后,光捡残膜就得好几天,手指头都磨出茧子,眼睛都看得昏花了。今年这杯罩,真省了这麻烦。”

马志伟指着杯罩,微笑说道:“那是自然,杯罩今年用完后,回收起来也很方便,明年还能接着用。今年公司每亩补贴260元,划下来一亩地只要30元。咱村2000亩烟田,要是全用上杯罩,一年还能省下10吨地膜,相当于少往地里扔20万个塑料袋。”

说话间,同村的90后烟农徐刚骑着电动车赶来:“下周又是持续高温,今年光景真不中啊!”他跳下车子,鞋底蹭着杯罩下的滴灌带,“哎呦,老苗,你这‘滴灌+杯罩’看着不错啊!效果咋样,再给大伙讲讲呗。”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滴灌+杯罩’效果杠杠的,一个杯罩对应一个滴头,水流直达根系,比传统漫灌省水60%。就拿我这块地来说,去年同期浇了三遍水,今年用‘滴灌+杯罩’,只浇了一遍。”老苗骄傲地说。

“那烟苗后期长得咋样?能赶上地膜烟不?”话音未落,老苗已经拔起一株烟苗,主根粗如筷子,侧根密密麻麻铺了满满一手心,比地膜烟苗根系长了近5厘米。老苗指着叶片说:“看这叶片,比普通烟苗厚的多,抗旱能力自然强。去年这时候,烟苗才五片叶,今年都七片了!”

老苗又蹲下身,轻轻扶正一株刚“露头”的烟苗。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阳光,像撒了一把水晶。他忽然想起今年年初技术员马志伟来推广杯罩时,自己心里还犯嘀咕:“这塑料杯子能比地膜强?”如今看着油绿的烟苗,他伸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嘴角却咧开了:“看来啊,种地还得信科学。这杯罩,真是给咱烟农吃了颗‘定心丸’!”

风起时,新叶沙沙作响,银白色的杯罩静静躺在田垄间。远处的山梁上,茂密的树木已抽出新芽,与烟田里的绿色遥相呼应,这片土地正在用科技与创新,书写着现代农业的生态答卷。(梁栋)

责任编辑:尚瑞琳
  • 农业
  • 三农
  • 马志伟
  • 种植业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