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张亚欣)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联合牵头制定的《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迈入新阶段。
《措施》旨在通过六大方面的19项具体举措,全面提升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具体来看,《措施》实施将聚焦成果供给加快技术攻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合成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攻关,产出一批符合区域共性需求的标志性研发创新成果。同时,建立常态化研发成果对接机制,定期梳理形成可转化的项目清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源头活水。
《措施》实施也将聚焦转化通道贯通跨区域服务链条。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措施》提出提升智能供需对接服务能力,增强概念验证服务水平,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联合梳理应用场景,加速成熟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例如,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平台,与北京中关村共建共享,创新性提出“北京研发+宝坻转化”的合作模式。
《措施》实施,还将聚焦专业能力推进跨区域转化生态建设。《措施》强调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能力,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释放科技金融源头活水作用,大力推动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做大做强,更好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吸引国内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成果在京津冀区域转化落地。开展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完善技术经理人相关的职称评定机制和互认机制,打造一批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承载区,集中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推介、评估、交易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