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所(站)长、党委书记的施永海,长期奋战在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一线,主要从事水产保种育种、繁种扩种、健康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等。
近年来,他聚焦水产种业振兴、现代设施渔业建设、长江大保护等工作。2024年带领所(站)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在聚焦水产种业振兴方面,他建立了刀鲚等20余个长江口水产品种的活体种质资源库,优化8个品种保种技术方案;集智攻关9个品种的良种选育,获暗纹东方鲀快速生长系、美洲鲥耐热系、抗病杂交鳜、全雄黄颡鱼等新品系 5 个;开展了刀鲚、东方鲀等 13 个名特水产品种的扩繁技术集成和优化,2019—2024年培育苗种1560余万尾,可供2万亩池塘养殖。
在助力“长三角水产种质资源保育中心建设”方面,施永海聚焦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估,打造集设施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种质资源保育基地;领衔的《长江刀鲚规模化繁育技术创新》获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创新奖,有力推动长三角水产养殖良种产业发展和养殖结构优化。
在助力长江生态大保护方面,他开展刀鲚、梭鱼等长江口特色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2019—2024年来累计放流719 万尾;主持制定的“长江刀鲚增殖放流技术规范”行业、地方标准指导 54万尾刀鲚放回长江;参与的《长江口重要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十三五”优秀渔业科技成果,为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作出重大贡献。
在带团致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他研发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主持创建适合长三角的长江鮰鱼(长吻鮠)池塘生态单养和套养模式,推动本土化养殖 10 万尾以上,消费市场本地化率可望由 1%升至 10%;解决了美洲鲥工厂化养殖出成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成活率,成果获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指导的《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达标排放实用技术创建与应用》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为丰富市民菜篮子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带团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施永海以社会化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形式,探索产研结合的应用解决方案,获上海市技术合同认定12项,合同金额230余万元,成果应用辐射长三角、湖北、江西等地;主持研发的美洲鲥人工繁育技术在上海技术交易所挂牌交易成功,合同价100万元,成为技术服务能力交易的首单,获得中国创新挑战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专题“最具推广价值奖”,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提供了上海方案和典型案例。
在团队建设和技术服务方面,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升格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培养晋升正高1名、副高 5名;带团深入养殖户,完善基地+农户的模式,赠送优质苗种 150 余万尾;指导的渔业科技下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入选上海市文明实践百项重点项目,为9个涉农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参与2512人次,服务时长3600余小时。团队成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团队集体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三等奖等,成员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