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春旱中的“金叶保卫战”—慈利零溪镇的科技抗旱启示录

2025年05月27日 11:22:46 来源:中国城市网

三月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本应浸润在江南特有的温润烟雨中。但在慈利县零溪镇海拔100米的平原地带,持续30多天的极端干旱正撕裂着大地的生机——土壤相对湿度跌破低百分比的警戒线,刚移栽的烟苗叶片卷曲如枯蝶,21户烟农的致富希望正被烈日炙烤。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倒春”战役中,地方政府与烟草部门的创新实践,不仅创造了抗旱减灾的“零溪样本”,更揭示了现代农业转型的深层密码。

干涸的田野与突围的智慧

当零溪镇农业办主任陈湘敬在3月28日清晨测出土壤含水量仅为27%时,这个深耕农业23年的专家第一次感到棘手。往年同期土壤持水量应达半数以上,如今却相当于把烟苗种在了沙盘里。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他发现往常指导灌溉的折线图此刻完全失效。

这场打破历史纪录的春旱,让全镇2000余亩烟田陷入双重困境:持续高温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氮磷流失率较常年增加近一半;而幼苗根系尚未发育完全,传统漫灌极易引发次生灾害。龙潭河烟草站技术员黄嘉灵的监测数据显示,受旱烟株株高较正常植株矮十多厘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

image.png

(给干旱的烟田补水)

“必须重构抗旱技术体系!”在3月30日的抗旱专题会上,零溪镇镇长朱兵提出“三三制”应急机制:三级包保(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技术员包组)、三类预警(土壤墒情、烟苗生理、气象变化)、三重保障(物资调度、技术支撑、资金配套)。政府要求所有驻村干部吃住在村,每日督导补水工作,更创新性引入烟草废弃物制成的保水剂——这种高分子聚合物能将水分利用率提升至传统灌溉的3倍。

夜校里的现代农业课堂

3月13日19时,燕子桥村村委会的投影仪划破夜色,在空中投射出蓝色光晕。“金叶夜校”四个红字在幕布上跳动,20余盏头灯在烟农手中汇聚成星河,格外醒目。技术员举起特制土壤湿度计,数字显示屏的红色警示刺痛着每个人的眼睛:“当前表面土层含水量已低于作物萎蔫系数。” 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夜间技术会战”,开创了烟农培训的新模式。

课程体系经过农科院专家与烟农代表联合设计,既有《干旱胁迫下的烟株生理响应》等专业课程,也包含《简易滴灌装置制作》等实操模块。烟农马庆梅在笔记本上记录的“三浇三不浇”口诀,实则是基于蒸腾作用研究的科学结论——日间高温时段灌溉易致水分蒸发,采用微喷灌可将水分利用率提升至一倍。

image.png

(龙潭河烟草站陆炯宇给烟农上“金叶夜校”)

技术推广机制亦同步革新。烟站建立“1+N”包联制度,每名技术员对接6户烟农,量身定制抗旱方案,这种创新机制不仅提高了技术指导的准确性,还增强了烟农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烟农张理君感慨地说:“以前靠天吃饭,现在科学决策。”

重构农业的韧性基因

当4月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零溪镇的烟田正上演着逆袭传奇。采用保水剂+微喷灌的烟株株高平均超出对照田近十厘米,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增加近五分之一,光合效能显著提升。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18名烟农自发组建技术服务队,将抗旱经验转化为《烟叶节水栽培手册》;龙潭河烟草站将“金叶夜校”纳入常规化课程,自三月以来,零溪镇开展“金叶夜校”4次,培育新型职业烟农27人。

这场战役揭示的现代农业转型逻辑,在龙潭河烟草站的工作日志中清晰可见:技术迭代周期从年缩短至周,农技推广成本下降60%,灾害应对响应时间压缩至24小时。正如站长陆炯宇在抗旱总结会上所言:“我们不仅战胜了旱灾,更重建了农业生产的韧性系统。”

暮色中的烟田泛起油亮光泽,马庆梅抚摸着舒展的烟叶笑道:“现在才懂,老天爷收走雨水,却教会我们用科学接住希望”。零溪镇的抗旱实践不仅是一场与自然的较量,更是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赋能”转型的缩影。它证明,当传统经验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农业生产的韧性将无限延展。(覃舸航)

责任编辑:韩利
  • 农业
  • 三农
  • 慈利
  • 烟草
  • 种植业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