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晨,暑气初升,山东省临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审计科的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已如雨点般落下。审计员李圣晓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在系统数据与报表中搜寻着蛛丝马迹。“审计不是翻旧账,是护航企业行稳致远的‘探照灯’。”他常这样说。近年来,临沂烟草审计科积极履行职责使命,坚持精审善行,以精准监督照亮企业规范运行的航程。
“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触摸那些墓碑上的文字,才真正懂得‘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分量。我将把沂蒙精神融入审计工作中,在岗位上忠诚履职、多作贡献。”今年4月初,审计科组织全员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审计员寻素娟在交流研讨时这样说道。
思想之灯长明,行动才有方向。审计科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钻研“双轮驱动”: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烟草网络学院、“审计云课堂”等载体,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大政方针及行业重要部署,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线下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感悟伟大沂蒙精神,筑牢“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思想根基。
“干审计心里得始终装着‘为了谁’。查凭证、核数据,看似枯燥,但每发现一个管理漏洞,每堵住一个风险点,都是在守护企业规范和群众利益,这责任重如山!”“老审计”鲍小冰经常说。这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着他们不断精进业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王科长,分析平台刚推送了一条预警,是车辆运行方面的!”审计员李圣晓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橙色信号。
为提升审计质效,审计科积极探索打造“智审沂蒙”辅助平台,强化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的集成分析与智能挖掘。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动态监测和智能筛查,对高风险领域进行常态化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疑点线索,变“大海捞针”为“精准制导”,极大提升了审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与联动分析,运用大数据比对、关联分析等技术,揭示潜在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为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撑。
审计科科长王奎礼在数据研判会上形象比喻:“过去审计像‘手电筒’,照到哪里看哪里;现在有了数据赋能,我们拥有了‘探照灯’甚至‘雷达’,风险隐患无处遁形。培养‘数据型’审计尖兵,让数据开口‘说话’,是我们护航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招。”
“李站长,上次审计建议提到的烟用物资调剂流程优化点,你们试运行后效果怎么样?还有没有卡壳的地方?”审计员杨茂鑫没有坐在办公室等反馈,而是主动来到基层烟站,进行“审计回访”和现场辅导。针对基层单位常见风险点和管理薄弱环节,送“审”上门,进行风险提示和规范指导,推动审计监督由事后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延伸,服务价值显著提升。这种变“查问题”为“送服务”的转变,源于审计科创新理念的深耕。
他们深知,审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促进管理提升。为此,审计科搭建了广阔的创新舞台:“引进来+走出去”——邀请省内外审计专家、高校学者带来前沿理念;组织骨干参加行业QC成果发布会,把“金点子”带回来;“线上+线下”攻关——组建创新小组,鼓励审计人员立足岗位实践,积极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和工具,探索审计流程优化、方法改进和技术应用创新;“协同联动”聚合力——打破部门墙,建立跨部门、跨层级审计协同联动机制,共享审计资源和方法,共同研究解决系统性、复杂性问题,形成监督合力。
青年审计骨干李超在完成一项创新审计项目后分享:“通过运用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核查方法,我们成功发现闲置资产管理上的改进点,推动完善了相关制度,避免了潜在损失。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思维和工具方法能让审计工作事半功倍,真正为企业创造看得见的价值。”
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审真审。临沂烟草审计人正以更鲜活的实践、更精准的监督、更创新的服务,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审计动能。(杨茂鑫)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